2025年7月8日至15日,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津酒不息”社会实践队深入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石羊村,开展“以品牌力量助力粱农增收”主题实践活动。团队立足当地糯红高粱产业痛点,通过非遗文化赋能、品牌体系构建与产销模式创新,探索艺术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实践团队成员与当地领导干部合影留念
在石羊村高粱种植基地,队员们头顶烈日参与农事劳作,亲历从田间到车间的产业链条。“以前高粱每斤收购价仅1.8元,现在酒厂以2.5元保底收购,我家20亩地年增收超万元。”种植户李长明指着刚签定的订单协议感慨道。这背后是团队打造的“非遗酿酒+品牌增值”模式——队员们走访“几德”小曲酒非遗传承人,将百年酿造工艺融入VI设计,为“巴国城”白酒系列设计兼具巴渝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包装体系,使产品溢价率达30%。
实践团队队长深入石羊村田间地头
实践队创新推出“5G云监工”直播计划,在抖音平台搭建“高粱红了”助农直播间。“通过镜头展示硒土壤检测、古法酿造过程,单场直播带动白酒销售47万元。”队长祝俞浩展示着后台数据。团队更建立“农户-酒厂-消费者”直连平台:开发小程序实现高粱种植溯源,设计“认购一亩地”公益营销活动,让消费者见证助农成果。7天累计走访9个行政村,为427户农户建立数字化产销档案。
实践团队成员开展助农直播
本次实践促成3项成果落地:为石羊村设计全域农产品视觉体系;搭建电商培训中心培育21名农民主播;推动酒厂与13家合作社签订380
吨保价收购协议。原泸州老窖生产技术处处长王永建总结道:“同学们用设计思维打通产业链堵点,正是新时代艺术教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诠释。”
与泸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签订社会实践基地
夕阳下的高粱田翻滚着赤浪,酒窖里蒸腾起清冽的芬芳。这支用画笔丈量土地的青春队伍,正以艺术之光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