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石,共筑防线——大学生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社会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7日      作者:陈华 王圆 张毅     编辑:团宣部     审核:文雪     浏览:[]

为深入践行社会责任,传承红色基因,西南石油大学地科院“抗震救灾.精神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开展了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团队共学生10人,先后赴汶川映秀漩口中学遗址、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及"大爱磐石"广场等地,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志愿者们参观了漩口中学遗址,站在废墟上,大家默默祈祷,深感震后重生的力量。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昔日的青涩学子未曾返回的遗憾让每个志愿者都为之动容。这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通过教育、科技和文化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心。

图 1 漩口中学遗址

在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通过场馆展览、影像资料和互动模拟,全面回顾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历程。从全国各地齐心协力的“生命接力”到“一省援一县”的重建奇迹;从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的鲜红党旗到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点点微光,每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图 2 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内地震现场模拟

在铭刻着“大爱磐石”的巨型雕塑前,团队围绕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主题展开讨论,深入解读其精神内涵。活动中,大家共同体会到“地质工作者要像磐石一样深扎大地,既要做灾害预警的‘吹哨人’,更要做人民生命的‘守护者’”这一崇高使命。活动的最后,师生们在雕塑前合影留念,将汶川抗震精神化作前行的动力,铭记在心,激励着每个人不断奋进。

图 3 5.12震中纪念碑

在防震减灾科普馆和地震遗址公园的参观中,志愿者们进一步了解了地震防护的科学原理和实践技巧,学习了防震知识,增强了自己应对突发灾难的自救与互救能力。科普馆内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使大家受益匪浅,也提高了全体志愿者在灾难面前的应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图 4 团队合影留念

通过本次“三下乡”服务活动,我们不仅深刻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也对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次的参观学习,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每一位参与的志愿者都深刻理解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震后重生的精神,将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