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迎校庆六十七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三十八

来源:思学楼A114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李景虹    审核:李早元    编辑:姜博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1日    浏览量:[]

报告题目:高功率钠离子电池

报告人:李景虹,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报告时间:11月26日  10:00

报告地点:思学楼A114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介绍:

李景虹,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中心主任、分析化学所所长 。

李景虹于1991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获得双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至2001年先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化学和生物化学系,克莱姆森大学和Evonyx Inc.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科学家;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1年至200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计划,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李景虹致力于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分析化学、单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电化学及环境能源电化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

报告内容摘要:

相对于Li+,Na+具有更小的斯托克斯半径、更弱的溶剂化作用,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和更低的去溶剂化能垒,使得钠离子电池在高功率应用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有望替代成本高昂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成为混合动力场景的优选方案。然而,高功率钠离子电池仍面临着电极内部离子传输动力学差,硬碳负极储钠电位低(0.1 V)导致高倍率易析钠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1)提出了正极吸附阴离子,负极嵌入Na+混合机制的高功率钠离子电池体系,通过对嵌入型负极材料进行非晶化处理、单原子催化剂复合、三维结构构筑等策略,提高其离子传输动力学,实现高功率性能;2)通过调控电解液添加剂,在传统硬碳负极表面构建了具有高离子电导与强去溶剂化作用的SEI层,使基于硬碳||磷酸钒钠的钠离子电池实现了高达50C的快速充放电能力,Ah级软包电芯功率密度达3675 W/kg。基于上述技术创新,我们与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具有商业化潜力的高功率钠电产品,并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第三方检测认证,并在三一集团31吨混动重载工程自卸车上进行了5500 Km的整车验证,满载综合工况节油率达到18.2%。



主办单位: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光伏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

四川省纳米技术协会

四川省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开发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页岩气高效开采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氢能绿色制取与高效利用川渝重点实验室

成都市科技青年联合会材料能源专委会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下一条:迎校庆六十七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三十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