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个性化就业指导效果,3月9日上午10:00,学校招生就业处在大学生活动中心416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期毕业班辅导员就业指导沙龙。本期沙龙特邀嘉宾宏华人力资源经理韩赫做现场指导,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德海、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肖友平、就业教研室专职教师罗兴娅及2017届毕业班辅导员老师参加了此次沙龙。
沙龙由肖友平主持,袁唯人、章志华、邓超越、张继、祝静思等老师从教师与学生的就业主客体关系、辅导员就业指导阅历与月历、文科类专业就业指导、石油类工科学生就业指导和发展等角度,给大家介绍了如何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方法、新看法、新做法、新思考、新问题。
首先经管院袁唯人老师对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展开讨论。袁老师认为就业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是“客体性”的主体;辅导员是客体,是“主体性”的客体。袁老师提到因市场环境存在女生就业难的问题,但难不是等靠要的理由,而是迎难而上的理由,因此更需发挥学院专业优势,精心谋划,管理到位。
机电院章志华老师以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为主题,向大家展示了机电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月历表,提出分类就业指导以及就业心理干预对策。其中就业干预从集中指导、个体咨询、主动干预三个环节展开。
法学院邓超越老师分享的主题为“了然供需,方知何从”的报告,她对法学院毕业生的求职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分析了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过渡性就业的特点。
石工院张继老师对如何提高个性化就业指导效果展开汇报,对三大石油公司、考研、出国、其他行业就业进行了数据分析,指出石油类专业就业形势现状、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高个性化就业指导效果,提出个性化指导由面到点,点面结合,同时明确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材料院祝静思老师从“加强就业主动意识,促进就业观念转变”分享了她的观点,提出就业工作前置、分类管理、积极动员的关键所在,并阐述了具体的做法以及尚未落实之处。
李德海处长在工作沙龙总结中谈到,毕业班辅导员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不足。且呼吁毕业班辅导员应对未就业同学进行精细化分类和指导,切实掌握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特别关注没有求职行动和有求职困惑的毕业生。
工作沙龙最后,韩赫对以上老师的汇报作出了指导和建议,并且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很多毕业生就业意识主动性薄弱,不愿吃苦,不愿下基层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毕业生应主动出击,在毕业的最后关头,应尽快做出决定,抓大放小。
通过本次沙龙,参会老师纷纷表示,对就业工作的认识有了新提高,收获匪浅,下阶段要注重落实,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