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15时,我校“人工智能基础”通识课程首次全体任课教师研讨会在新都校区明理楼B401举行。本次会议旨在向全体任课教师汇报课程建设进展与初步实施方案,并广泛征集意见,共商课程发展大计。
“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是我校“1+M+N”人工智能公共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首门通识课,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设。该课程整合5个一级学科知识,采用“32学时线下+32学时线上”的混合教学模式。为积极响应四川省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课程建设团队依托已有十余年深厚积淀的“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课程基础,自2021年起率先于全省高校中启动向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转型探索,并开展了前期的试点改革和实践。通过数年来在平台搭建、案例体系构建、教材编写与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扎实工作,团队逐步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为面向全校大规模实施该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讨会上,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刘忠慧副院长首先介绍了课程的设立背景、教育厅相关要求以及培养目标,强调了高质量建设并实施好这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重要意义。随后,课程负责人杨梅老师代表建设团队,详细汇报了前期工作成果,包括教学大纲、教材、配套视频、智慧课程资源、教学PPT与教案等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及后续完善思路,并重点介绍了智慧课程视频与教材资源的应用计划、旨在启发智能思维的案例库(基础、实践及交叉融合案例)建设进展、课程实施路径规划以及学时内容安排等核心方案。
汇报结束后,全体与会任课教师围绕课程的建设现状与实施方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大家从不同学科和专业视角出发,对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资源应用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充分论证,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改进建议。此次研讨会有效凝聚了共识,为“人工智能基础”通识课程的持续迭代优化和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