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 - 12日,石工院暑假不摆烂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奔赴陕西省旬邑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小卫士,低碳生活我先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趣味宣讲、实践互动,为环保注入青春活力。
趣味开场,点燃环保热情
活动首日,实践队在第二实验小学开启“环保大闯关”。围绕“家庭垃圾知多少”提问,引导学生细数日常垃圾产出;揭秘“垃圾桶颜色密码”,科普不同颜色桶的分类用途;开展“环保行为大投票”,鼓励学生践行低碳小事。学生们笑着说:“原来扔垃圾藏着这么多环保知识!”
知识科普,筑牢分类基础
实践队用“四大分类+动画演示”,讲透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变废为宝”、厨余垃圾“堆肥发电”、有害垃圾“特殊处理”、其他垃圾“规范填埋”,搭配趣味动画,让知识易懂好记。学生们围在黑板前,主动提问:“家里的旧电池,是不是该扔红色桶?”
挑战互动,巩固环保认知
“快问快答挑战”环节,过期药品、牛奶盒、香蕉皮等分类问题接连抛出,学生们踊跃抢答。答对的同学说:“我参加了这活动,了解了很多垃圾分类知识,再也不怕扔错啦!” 实践队借机推广低碳生活,分享“自带购物袋、旧物改造”小妙招,引导学生算清“碳足迹”,践行绿色出行。
行动倡议,延续环保力量
活动尾声,实践队发起“环保誓言”——“我是地球小卫士,垃圾分类我坚持!” ,学生与队员共同宣誓。同时布置“课后任务”:记录家庭垃圾分类、带动邻里实践,让环保从活动走进日常。学校老师感慨:“孩子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让学校变美的新动力!”
此次三下乡,实践队以趣味形式推广垃圾分类与低碳生活,让环保理念扎根乡村。实践小队成员说:“希望通过行动,让更多人加入‘小卫士’队伍,守护绿水蓝天!” 这场青春实践,正以环保为笔,书写绿色发展新篇。

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实践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