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聚微光暑期社会实践队讯:7月14日下午,邻聚微光暑期社会实践队的10名志愿者在成都市金牛区西华街道养老院与老人们挥手作别,为这场为期七天的陪伴画上了温馨句点。七天里,他们带着画纸、彩笔和木质拼图走进养老院,用色彩、协作与旋律,为老人们的闲隙时光增添了许多欢乐与暖意。
上午九点半,活动室内暖意融融,长桌旁围坐的老人们个个兴致勃勃。75 岁、来自重庆的李奶奶,歌声里藏着往昔岁月的故事;60 岁、来自绵阳的徐爷爷,虽略显健忘,对生活的热爱却丝毫未减;76 岁的本地周爷爷,给外地志愿者们讲述着成都的风采与习俗。“夏天的院子” 主题绘画环节,李奶奶笔下的大树挺拔而立,周爷爷则勾勒出笑脸太阳。当大家合作完成的画作被举起展示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随后的拼图环节,老人们都选择了 “红屋顶小屋”,一人找零件,一人对照图纸,分工协作下,不到三十分钟,一座精巧的木屋便立在了桌面。李奶奶将它推到志愿者面前:“送给你们,留个纪念。” 这份心意,让在场志愿者深受感动。临近十一点,志愿者廖锦打开音响,提议共唱老歌。李奶奶领唱《映山红》,熟悉的旋律中,老人们轻轻应和。唱至“若要盼得哟红军来”时,李奶奶眼泛泪光,歌声却愈发有力。一曲终了,满堂掌声经久不息。
下午时分,志愿者们细心收好凝聚欢乐的画作与拼图,并一一护送老人回房。周爷爷紧握志愿者的手,话语里满是期待:“下次还来,我们继续唱。”实践队长马珩钦郑重回应:“好的爷爷,我们有时间一定再回来,一起唱更多的歌!”
此次在西华街道养老院的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志愿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走出象牙塔,融入社区与老人相伴,不仅是用青春活力回馈社会、关爱长者的实践行动,更是一次宝贵的情感连接与生命教育。在倾听老一辈的故事、参与他们的日常活动中,志愿者们得以触摸历史的脉络,理解岁月的沉淀,深刻体会到尊老敬老的文化传承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这种跨越代际的互动与陪伴,既为老年生活注入了活力与温暖,也丰富了队员们自身的生活阅历,促使他们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这不仅是爱心的传递,更是代际理解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精神风貌。

邻聚微光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合照

队员帮忙整理老人房间

队员们陪老人唱歌和听老人追忆以往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