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4日下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精辟分析了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踏踏实实地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贺国强出席会议。
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于7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研讨班学员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和研讨,大家交流了体会,开阔了视野,统一了认识。
习近平对研讨班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对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创的辉煌局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习近平强调,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由我们这个有着82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更高地举起来,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更高地举起来,继续引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地不断向前迈进,这对于中国的繁荣昌盛,对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我们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就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向前进,在未来五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习近平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结合新的实际把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独特优势发挥好,这是我们全部伟大事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风险而继续前进的根本保证。他指出,我们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坚持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教育、团结、鼓舞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这是巨大的理论优势。我们党坚持远大理想与具体历史阶段奋斗目标相统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建立和执行铁的纪律,这是巨大的政治优势。我们党集中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数量众多的先进分子,集中了全国各个领域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建立了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力,这是巨大的组织优势。我们党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形成并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蓬勃活力,这是巨大的制度优势。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要求,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这些优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的宝贵资源。我们党靠这些优势起家,靠这些优势成就伟业,也一定能够发挥这些优势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李源潮主持会议。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郭伯雄、何勇、令计划、王沪宁、万钢出席会议。
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研究员认为,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拉开了人们期盼已久的迎接党的十八大的亮丽序幕。讲话的内容十分丰富而精彩,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结合的高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发展图景进行规划。这既是党的十八大的基调,也向全党同志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夏春涛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十分鼓舞人心,吹响迈向新征程的前进号角。
第一、科学总结了十年来的工作,充分肯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讲话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抓住机遇,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进步”。这个评价是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讲话分析说,我们取得这样成就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另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段话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其长远指导意义。
第二、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讲话分析说,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均前所未有,“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定位是准确的,很振奋人心。讲话指出了未来5年的主要任务,即“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2017年距2020年仅有3年,所以近5年是一个关键期。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憧憬和激情。
第三、作出庄严宣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两处提到继续“推进”:一是谈到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意义,强调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既强调坚持,又强调发展和创新,是两点论。这是政治宣言,表明我们党将咬定青山不放松,带领人民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话指出,“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四个特色”是新概括。
第四、对未来工作进行科学部署,提出了不少新思路新认识新观点
关于经济领域,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与“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是一致的。讲话强调“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四化”是个新概括,表明农业现代化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在政治建设方面,“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段话读来也有新意,表明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法治方面将更有力度,将会跃上新台阶。
文化建设方面,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相吻合。
社会建设方面,讲话突出强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两“多”、三“更”,这种表述是以前没有的,折射出进一步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信念和决心。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三个“发展”是新概括,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方向。
党建方面,指出“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一分析很深刻,很有警醒意义。五大建设的排序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制度建设”前面。这样更具有逻辑性,也突出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夏春涛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体现了求真务实、锐意创新、开拓奋进的精神,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定下了基调,吹响新征程的前进号角,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