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石油大学进德修业实践示范项目的号召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鸽”团队于6月17日至19日开展了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研究活动,为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更好发展,同时响应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政策。
本次项目主要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中心,研究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助学励志协会等志愿组织相关成员,旨在通过对高校志愿组织及大学生志愿者的深入调查,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途径、收获,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阻碍,享受到的权益等,进一步探析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从而认清目前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助学励志·独家专访

团队成员采访了西南石油大学助学励志协会副会长余春燕同学
6月17日,团队成员采访了西南石油大学助学励志协会副会长余春燕同学,从组织的基本情况、志愿者的招募及甄选、志愿者的培训、日常管理、考评和激励等六个方面深入了解了高校志愿组织的运行机制。助学励志协会主要领域在于支教活动,从06年成立至今,各项制度都有了明文规定,研究生加本科生的结构也十分利于组织发展。当问及志愿者的激励举措时,余副会长谈到:“在这一块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现在主要还是靠志愿者自身的热情和责任感,这也确实是缺失的部分。”
西南石油大学助学励志协会副会长余春燕同学
接下来,团队成员还对其他志愿组织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经了解,大部分志愿组织在招募、培训和日常管理方面做得比较完善,但考评方面,都没有成体系的考评制度,大多凭借负责人自身对志愿者的观察和了解对其进行认定。同时,组织对志愿者进行激励的措施很有限,且倾向于那些参加工作积极的、对组织有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对普通的志愿者则没有什么激励措施,这样就很难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难以长期保持志愿者的工作热情。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知行合一·深入调研

团队成员在西南石油大学进行现场调研
团队成员在成都医学院进行现场调研
6月18日至19日,团队成员依次在西南石油大学和成都医学院进行现场调研,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和随机个案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针对其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途径、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接受培训、奖励和保障措施、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障碍等几个方面进行调研;二是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从其未能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对志愿服务的看法、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调研。 
同学积极参调查活动中
活动过程中,很多热心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并向我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15级研究生彭欣宇说到:“我从本科开始就经常参加学校的志愿活动,感觉最大问题还是在于经费,由于很多志愿组织是由几个志同道合的学生自发形成的,其活动经费都需要自行解决,每次大家都要各展其才地筹钱,对于学生来说,这确实难以保障长期的热情。”成都医学院检验专业的李倩同学谈到自己一次也没参加过志愿活动,主要是很少看到集中的宣传,等知道的时候已经错过了。短短两日,团队成员搜集到了大量的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为我们后续研究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同学积极参调查活动中
同学积极参调查活动中
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优势,对整个社会的志愿服务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要想发挥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就需要有积极的内外环境做保障,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使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能长期有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