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传承红色家书信仰 校地共建启新程——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眉山市与东坡区实践中心、一滴水・阳光宣讲团签约并开展红色家书主题宣讲

    发布日期:2025-09-26 作者:吴泽然 李芯莹    编辑:罗朝民    审核:林莉    点击:[]

    为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9月2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崔发展、副院长张健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师黄笛一行赴眉山市,与东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滴水阳光宣讲团举行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学院思源宣讲团三名学生代表随行并开展“革命人物红色家书”主题宣讲。

     

    签约现场

    签约仪式上,崔发展院长简要介绍学院学科、师资及人才培养优势,强调此次共建是延伸理论实践课堂、助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将在理论宣讲、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实现校地双向赋能。

     

    崔发展致辞

    签约仪式后,学院三名学生代表依次登场,以红色家书为纽带、以革命故事为脉络,通过深情诵读与生动讲述,为现场听众呈现了一堂沉浸式的红色精神教育课。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随着余亨利同学低沉而真挚的声音响起,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革命故事缓缓铺展,在她饱含深情的诵读中,抗日英雄赵一曼写给七岁儿子宁儿的遗书跃然眼前。余亨利还结合史料,讲述了1936年赵一曼在狱中遭受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直至牺牲前仍心系民族解放的事迹,让在场听众真切感受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与一名革命者对信仰的坚守,令人十分动容

     

    余亨利正在宣讲

    杨梓因同学则以“铁血将军”王铭章的家书为切入点,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川军将领的壮烈风骨。“誓以必死报国,将不复还家”,她铿锵有力地念出王铭章在台儿庄战役前夕写给家人的信中誓言,随后详细讲述1938年滕县保卫战的历史: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王铭章率部殊死搏斗,在城破之际仍坚守阵地,最终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信中的承诺。

     

    杨梓因正在宣讲

    “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坐牢的决心……” 吴泽然同学以舒缓却充满力量的语调,开启了“江姐”江竹筠的家书故事。她以江竹筠在狱中写给表弟谭竹安的信为线索,细腻解读字里行间的坚韧与赤诚 —— 即便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江竹筠始终严守党的秘密,还在信中传递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当讲到1949年江竹筠牺牲前,在渣滓洞狱中与狱友一同展望未来、期盼新中国诞生的细节时,现场听众无不被这份赤诚深深打动。

     

    吴泽然正在宣讲

    每封红色家书都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每次校地共建都是理论落地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将校地联动、实践育人作为深化思政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通过课堂内外的革命精神解读、校园内外的红色故事传递、校地之间的资源双向赋能,全方位引导石大师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传播真理的行动自觉,助力学院知行合一育人目标走深走实。相信在学院的持续深耕与共建单位的协同发力下,会有更多师生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校地合作的推动者,让革命精神在基层沃土中扎根生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活动合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