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聚力打造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行业特色的思政大课堂,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能力,我校思政课坚持开展“追寻·缅怀·传承”三个系列思政课教学实践。具体包括:聚焦时代特色,“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足迹,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聚焦地域特色,奔赴川籍革命家故居等地,“缅怀”革命先烈,凝聚奋进力量;聚焦行业特色,走访调研各大油田企业,“传承”石油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为进一步推动“追寻·缅怀·传承”三个一百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学校思政大课堂建设和发展,特面向全校在读本科生、研究生设立此申报活动。本专项课题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鼓励围绕“追寻”“缅怀”“传承”三个系列,深入开展四川红色文化、川籍革命家、石油精神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现结合学校实际,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报对象
西南石油大学全体在读研究生、本科生。
二、申报类别
本次申报立项总数不超过60项,设置重点、一般与培育三个类别。其中,重点立项10个,一般立项20个,培育立项不多于30个。
三、申报资格
课题申请人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遵守学校社科规划项目有关管理规定。
(二)具有较好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社会责任感强,能够自觉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三)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四)近2年内无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四、结项要求
(一)结项要求与项目验收
1.结项要求
(1)“培育项目”结项要求:发表1篇本科学报及以上期刊论文;或在《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科中文学术期刊分级名录》E级及以上期刊/报刊/网站发表1篇及以上相关主题的学术研究文章。
(2)“一般项目”结项要求:发表2篇本科学报及以上期刊论文;或在《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科中文学术期刊分级名录》E级及以上期刊/报刊/网站发表2篇及以上相关主题的学术研究文章。
(3)“重点项目”结项要求:发表2篇大学学报及以上期刊论文;或在《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科中文学术期刊分级名录》E级及以上期刊/报刊/网站发表3篇及以上相关主题的学术研究文章。
2.项目验收
(1)所资助课题在发表、出版相关成果或获批高级别项目时,其主题必须与所获批课题名称相同或相近,且论文或著作必须注明“2025年西南石油大学‘追寻·缅怀·传承’三个一百专项课题”字样。
(2)本项目成果可同时申报学校其它科研奖励。
(3)项目负责人需将成果原件、复印件各1份,提交马克思主义学院审核。
(二)研究期限
从立项通知发布之日算起,一般为1-2年,截至日期为2027年8月30日。
立项课题逾期未能完成,原则上不再延期,作撤项处理。确有特殊情况需延期,课题负责人应在完成时限前提出申请,经批准可延期一次最多1年,到期仍未完成,作撤项处理。延期课题的成果通过鉴定验收后,结项等次原则上定为合格。
(三)成果质量
符合学术规范,学风严谨朴实,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反映当前相关研究前沿水平,体现相关领域领先水准。
五、相关要求
(一)课题申请人要发扬严谨求实、注重诚信的学风,严格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凡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贿赂评审专家等行为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申报资格并公开通报;如果立项,一律撤项并公开通报。
(二)课题申请人填报的前期研究成果,在知网、维普网等知名网站应能查询到(包括网络首发),不得填报刊载层级较低、待发表的成果。凡填报不实或填报待发表成果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申报资格并公开通报。
(三)课题一经立项,随即签订合同,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四)一个课题原则上只能有1位课题负责人。
(五)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作如下限定:
1.课题申请人本年度只能申请1项本次课题,且作为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1项课题的申报。
2.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2项课题的申报。
3.不得以已出版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本次课题。
六、特别说明
课题一经立项,就发立项证书;一经结项,就发结项证书。
七、材料报送
(一)各单位申报时需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1.本次申报只接受电子版《项目申请书》,请将申请书发送至邮箱1462336825@qq.com,邮件命名方式为:负责人姓名+2025年西南石油大学“追寻、传承、铸魂”专项课题。
2.有关申报工作的各种材料(申报公告、《项目申请书》),可登录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网(https://www.swpu.edu.cn/szb/xsyj/ktfb.htm)下载。
(二)申报时间
申报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宣传部
学工部
教务处
校团委
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