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下午,烟台大学刘志勇教授应邀在明志楼A536开展题为“复杂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万旭升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参与。
讲座伊始,刘志勇教授提出,海洋环境、北方除冰盐融雪工程及西部盐湖盐碱地区无法避免的氯盐含量高导致钢筋锈蚀,这类问题会显著降低结构的安全性和服役寿命。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常用的防护手段有采用高性能混凝土(HPC)、适度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以及使用耐蚀钢或不锈钢等。针对上述技术,刘教授从多方面展开技术讲解,包括迁移性阻锈剂研究、高强砼管桩绿色制备和水泥基带锈涂层的应用等。此外,刘教授介绍了一种名为“PCI-2016”的迁移性阻锈剂,实验表明其可在1%氯盐溶液中使钢筋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钝化状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该阻锈剂能有效抑制氯离子吸附。
最后,刘教授展望了高强混凝土管桩绿色制备技术和其他耐久性提升措施的应用前景,指出今后应继续推进材料创新与工程应用结合,为实现基础设施长寿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讲座结束前,与会师生积极提问,与刘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图1 讲座现场

图2 交流互动
刘志勇,博士,烟台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工程化学、工程材料、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1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研发项自20余项,解决了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及耐久性提升急需的技术难题,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钢筋混凝土用水性环氧涂层钢筋”及“水性环氧涂层钢筋应用技术规程”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