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始建于2010年,现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和表演三个专业,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院秉承“德艺周厚、知行合一”的院训,坚持“艺术与科技融合、多学科交叉渗透、理论与实践结合、跨专业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三个专业一个平台、“一课”与“二课”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堂实训、独立实践课程、校企融合、实习实训、创作竞赛五级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坚持教学质量监控全覆盖、过程化、精细化、常态化,致力于培养熟悉巴蜀地域文化、能源行业知识,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雅正的审美情趣、娴熟的专业能力,具备较强的科学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视听艺术创作高峰人才。学院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等展开联合办学,本科生可通过“4+1”“3+2”等项目前往国外院校攻读研究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36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9人。学院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建有国家一级学会微电影创研中心1个,教育部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中心2个。学院配有全套数字摄录、演播、制作设备,拥有新闻演播厅、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影视后期特效实验室、广播直播间、形体房、综合排练厅、声乐教室、录音室、图书资料室等硬件设施和实验设备,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和专业实践需要。 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夏青杯”“齐越节”“德艺双馨”文艺展评、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等公共平台和学科竞赛中获奖580余项。由我院师生参与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现实题材彝族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在全国巡演30余场。师生主创的纪录片《匠心琴韵》在四川卫视、央视网播出,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纪录片大奖——提名作品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青年教师担任编剧的35集都市励志轻喜剧《大根的梦想生活》(原名《傻根进城》)在山东卫视播出,担任导演的电影《恍若少年时》荣获温哥华华语电影节(Vancouver ChineseFilm Festival)入围奖。 学院还积极参与央视春晚、省市文艺汇演以及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艺活动,积极开设美育课程,举办美育讲座和培训,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素质和社会服务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