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新闻动态

【记者快报】西南石油大学暑期“三下乡”:探寻湖湘热土,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3日    作者:王少彤    编辑:朱静雯    审核:杨垸钦    点击:[]

2024年7月22日至8月1日,西南石油大学新材院“湘知湘遇,红心向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踏上了湖南这片红色热土,先后探访了长沙、郴州等地,深入了解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以及“半条被子”故事发源地——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红色历史。此行旨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利用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探索以讲促学、以行践知的自我教育新路径,切实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响应“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号召。

百年师范,追寻初心之旅

实践队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湘韵赤心”实践团在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内开展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纪念馆内,队员们走访了一师的红色地标,聆听了先辈的成长事迹,参观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深刻感悟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在大厅内,队员们探讨了毛泽东为母校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时代价值;在大礼堂,重温了毛泽东第一次军事行动——猴子石缴枪的机智勇敢,感受了青年毛泽东演讲“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中国”时的激情澎湃;在第八班寝室,回味了“三不谈”室规的教诲;在冷水浴古井旁,见证了青年毛泽东每个清晨洗冷水澡的坚韧,体悟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深刻意义。

最后,实践队的党员同志们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同时,还拍摄了“青听·湘音”系列微党课《红色摇篮寻初心,百年师范正青春》,用光影为红色文化赋能,用声音传播青年力量。

CB51F

图1 实践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实事求是,领略湘学精髓

湘江西岸,翠林之间,坐落着一座古朴雅致的庭院。第二站,实践队员们循着朱熹、张栻的足迹来到岳麓书院,感受这座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和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

行至大门两侧,讲解员为队员们一一阐释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闻名四海的对联的涵义,并特别提到了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进行的新的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这副对联新的时代意义,以此勉励青年学子奋勇向前,他指出“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你们这个年纪正当其时。”

实践队员们驻足在长廊,望着“实事求是”的牌匾深思,追溯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以此为思想武器,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通过参观赫曦台、讲堂、半学斋、毛泽东寓居、文庙等景点,结合文物资料和讲解,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毛泽东在岳麓书院的事迹,感受了岳麓书院独特的教育理念及“实事求是”文化精神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140F7

图2 “实事求是”牌匾

实践队队长王少彤感慨道:“探访岳麓书院,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探索,更是感悟到了革命先辈们矢志报国的殷殷赤子心”。

从古代书院到现代大学,实践队员们在岳麓书院感受“实事求是”思想策源地的浓厚氛围,深悟“朱张会讲”的教育意义,领略“传道济民、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岁月悠悠,时光荏苒,青年们也将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半条被子,续写红色新篇

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了“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F5351

图3 实践队于沙洲村合影

90年前,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沙洲村进行休整,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中,一座座雕像、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遗物、一封封信件都记载着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初心。实践队员们重温红军过境汝城时“军爱民、民爱军”的感人故事,也更加深刻领悟“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的精神内涵。

当采访“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小红先生时,他动情地说到:“奶奶从小就和我们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告诉我们共产党的好,教导我们长大后要为人民做贡献”。话语中传递出的不仅是代代相传的向善助乐家风,更有军民情深的动人情谊。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朱小红家的沙洲土菜馆关心慰问,讲起自家的幸福生活,朱小红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真诚的心声:“过去红军给了我们半条被子,现在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日子”。

FBB0

图4 实践队员采访“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的孙子朱小红

近年来,沙洲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整村脱贫到幸福沙洲,擦亮红色教育品牌,“以点带面”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续写“半条被子”新篇章。长廊里,色泽诱人、清甜多汁的黄金奈李正等待人们去品尝;工坊里,工艺精湛、图案丰富的瑶绣服饰展示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村民们喜笑颜开地讲述着自家的致富路。“红色牵引、农旅融合、多元产业发展”的致富模式正带领沙洲村一步步走向乡村振兴的示范典型。

新征程上,沙洲村人用心讲述红色故事,用手编织甜美生活。新时代里,西南石油大学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湖南这片热土的红色历史,更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到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参观、调研、联学、采访等多种形式,队员们追溯了红色记忆,挖掘了红色故事,传播了红色精神,赓续了红色血脉。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不仅坚定了理想信念,深刻认识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而且增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身力量的决心和信心。此外,实践队还表示将把这次实践的感悟和收获带回学校,让更多青年学子见景、见人、见精神,共同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审核/杨垸钦

新材院“湘知湘遇,红心向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供稿

上一条:我院学子在“徕卡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中喜获佳绩 下一条:“油气与新能源领域测试分析技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关闭

版权所有 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学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联系电话:028-83037406 邮编:6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