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环境。纵观2018年,这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的下行压力下,大家在2018年都变得更加务实起来,更重结果而非讲故事。 与2018年的大形势一致,今年的主要创新议题也回归到如何真正有效驱动企业业务增长,并持续提升企业的业绩及竞争力上来。
为了持续跟踪并挖掘中国创新领军企业的创新主题及洞察,并向后来者提供启示,财富中文网联合科尔尼咨询公司已连续两年开展了“中国最具影响力创新公司排行榜”的评选活动。今年的评选面向近8万名高级管理人员发放了问卷,让他们针对主要来自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中的中国公司以及部分知名的中国大型企业进行评估。除了寻找谁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企业之外,还进一步探索并探讨它们的创新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采用哪些创新方式,以及当下和未来的创新关注议题及领域『详见榜单之后科尔尼咨询公司的解读报告』。
上榜企业如下:
1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电信、通讯和通讯设备
深圳华为全球总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 阿里巴巴集团互联网/互联网服务
2018年12月18日,杭州,在阿里巴巴的未来酒店里,智能送餐机器人前往餐厅为顾客服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电子、电器、电气设备
2018年10月1日,武汉,小米集团的官方线下零售旗舰店——小米之家武汉旗舰店正式落户武汉楚河汉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 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电气设备
2018年11月13日,上海,中国制冷、空调与热泵节能博览会举办举办,图为格力展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海尔集团公司电子、电器、电气设备
2018年7月20日,2018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展示的海尔硬创六轴机械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 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业
2018年11月27日,上海,参观者在三一重工展台观看国产新型履带式挖掘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 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及物流
2018年11月11日凌晨,顺丰速运智能分拣合肥基地自动化扫描分拣到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业
9 腾讯互联网/互联网服务
2018年9月13日,广州,中国电信第十届天翼智能生态产业高峰论坛举行,腾讯叮当机器人悟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食品、饮料
2018年07月29日,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中国酒文化城内茅台集团首台智能服务机器人“小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完整榜单如下:
纵观2018,大家都变得更加务实起来,更重结果而非讲故事。 “见真章”在2018年的微观企业层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以零售行业为例,今年实业、资本、媒体对各种新零售创新故事和概念的出现不再趋之若鹜,因此我们见证了例如无人货架、部分B2B模式的停滞,也看到了盒马鲜生、社交电商等模式的跑通和复制。
无独有偶,与2018年的大形势一致,今年的主要创新议题也回归到如何真正有效驱动企业业务增长,并持续提升企业的业绩及竞争力上来。我们的调研结果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结论:5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企业过去一年中讨论最多的议题集中在顶线(Topline)增长上,即如何推动销售与规模的增长才是企业要的“真章”,包括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新的业务模式、竞争策略等方面。
图表1:企业过去一年中讨论或遇到最多的议题
创新的领军企业
此次榜单评选出52家兼具“创新”与“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其中第一梯队企业8家、第二梯队15家、第三梯队29家。第一梯队企业的投票支持率达20%及以上,第二梯队的投票支持率为10%~20%,第三梯队企业的投票支持率为5%~10%。
图表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企业榜单前52强
在本次调查中被评选为前8名(第一梯队)的企业名单里,制造业企业占据6席,分别为华为、小米、格力、海尔、三一重工、中车。而首次跻身前三的小米在2018年正式登陆港交所,对八年的创业和创新历程交了一份满意的业绩答卷。2013年开始,小米打造创新的商业/价值链模式- IoT生态链,实现了通过小米品牌来构建并赋能手机周边产智能品的生态链,形成了产品生态、渠道组合与服务杠杆有效协同的“铁人三项”平台化模式。如果我们说以前大家看小米模式还是会把它当作一个创新“故事”,那今年小米实现了资本上市,业绩也逼近与格力董明珠的“十亿赌约”。创新要见真章、带动业绩对于2018年的小米而言最恰当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榜单中的第一梯队出现了一家交通、运输及物流企业——顺丰控股。物流企业因其业务特征及模式似乎较难与“创新”一词联系起来,然而顺丰从成立起便坚守务实发展壮大的使命,除在本领域扩大市场占有率外,更是向本领域外的区域发展,以跨界和创新的模式,丰富企业的经营范围。目前已打造了“快递+”和“互联网+”双核驱动的产业服务生态圈,并自主创新研发智慧网平台。顺丰已连续两年营收同比增长20%以上,完成了通过创新带动对业绩增长的承诺。
由此可见,无论是小米还是顺丰,因创新打造的产品、服务及商业模式助力企业实现了业绩及规模的增长,无疑在今天经济增长平缓的环境中表现靓丽。今年的调研结果也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从关注“销售及规模增长”的切实议题,到对清晰/可量化创新战略的诉求,再到对产品/服务和价值链/商业模式创新方式的肯定,回归提升企业竞争地位的创新影响,再到最后结合未来趋势,对打造企业核心创新能力的专注。毫无疑问,今年的创新议题相比过去要显得更加“务实”和业绩导向,因此我们把2018年称为创新见真章的一年。
基于此,本次的评选也致力于为其它企业和后来者洞悉一条可以复制的、务实的“成功之路”。对此,沿着企业创新路径的完整链条,我们总结出了企业创新的三大成功要素:建立清晰可量化的创新战略、发掘与企业适配的创新方式、打造动态的创新能力建设路径。每个企业所处情况不同,应该提前定义好自己想要什么和实现什么,然后通过创新战略及方式的选择和能力的打造,达到所期望的创新影响力。
在过去创新的大浪潮下,国内外大量企业都在内部建立起了“创新研究院”等独立组织。但很少有领导能准确回答其企业建立创新中心的目的、所想实现的目标或方向。即使企业有了创新的战略,也往往因为较难清楚地界定战略的落地执行效果而付诸东流。此次调研结果显示,与去年相比,中国领先企业的创新战略布局更加清晰,主要由第一梯队企业所引领,这无疑是领先的创新企业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
而创新战略的重中之重是企业需要有可量化、可落地执行的创新战略目标,并围绕这一量化目标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拆解,将创新目标的价值适配到岗到人;量化目标的实现期限和所需的资源,并定期进行回顾和复盘,灵活并有针对性的调整创新战略和执行方案,建立完整的闭环体系。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创新战略与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衔接,进而清楚地界定和判断创新的目标实现效果。
图表3:企业是否具备清楚的创新战略(0-10分)
创新目标应有效结合创新的方式/方向才能最大化其价值。根据调研结果,更多的企业将创新方式聚焦在了产品/服务创新以及价值链/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其关注程度相比去年有近10%~20%的增幅。
图表4:创新企业的创新重点方式(受访者百分比)
结合整个宏观背景及企业的战略目标则不难理解,产品/服务创新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消费者忠诚度,并转化竞企消费者,为营收增长保驾护航;而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帮助企业拓展业务规模,拓宽渠道,从而获得营收增量。但这都离不开对行业的准确判断,对消费者的准确理解,从而推导出正确的创新方式/方向。以如今的中国电商这一红海领域为例,依然有创新的企业能够从中脱颖而出。拼多多,通过三年时间将用户规模做到淘宝和京东的一半之多并成功上市,这无疑是商业中的奇迹。它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多复杂,只是重新联系了买家和卖家,它的产品和服务也没有多新颖,只是微信拼团业务,甚至之前连App都没有,只是一个H5,但它的成功在于准确锁定了只关注商品本身而不是品牌的用户,有效链接了优质的低端商家,提供了适配的拼单和成交功能,并将其做到了极致。
由此可见,创新的方式和方向并不需要多么的惊世骇俗,成功关键在于与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适配,用适配的方式创造了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点,深谙特定消费情境中消费者的核心需求缺口、消费原因和动机以及功能和情感诉求,通过准确的把握,以创新基因塑造了对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精准捕捉。
同时,企业在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结构性创新等行为等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成功抢占市场份额。这也有效反映在了本次调研关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力结果当中:企业在今年尤其强调通过创新来实现企业竞争地位的提升,重视程度比去年增加了30%以上,已经成为通过创新要达到的第一影响力。值得对比的是,去年“社会影响力”排名第一,我们也确实注意到很多企业以前谈创新、做创新更多地是在“讲故事”。但这一情况在今年已大大改变,创新是做给自己看的,是要见真章的。
图表5:创新的影响(受访者百分比)
企业在关注现阶段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应深入思考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一直打造动态的创新能力建设路径。此次调查显示,未来对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领域集中反映在技术发展及人才资源方面。
图表6:未来五年对企业影响最大的领域(受访者回答百分比分布)
未雨绸缪,提前巩固企业的内核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升企业的创新竞争力。在各种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的现阶段,企业应做好充足准备,准确把握并深入思考哪些新的技术能够真正帮助并解决痛点问题或带来业绩的长效提升,企业以何种最优的方式建立创新能力,通过自身的积累和沉淀完成能力建设还是通过第三方资源快速实现能力的打造,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回顾过去,茅台率先意识到传统的基酒生产系统已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难以有效掌控生产节奏,对成本控制和销售增长的保障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而与市场中领先智能化生产服务提供商合作,积极布局基酒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板块嫁接,从而实现基酒数据的信息化、标准化。
由此可知,无论是商业模式的变化、新产品/服务的推出还是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企业都需要一批具有扎实业务基础及行业洞见的人才助力完成飞跃。而在今天,企业应建立全面的人才发展战略,有效结合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等方式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并形成周期性的回顾,迎接未来的创新之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创新,企业的组织体系也应动态调整来最大化适配业务的开展,如小米建立的生态链组织,下设完整的职能部门,最大化与生态链企业的协同价值;部分领先快消品企业成立创新中心和企业创投机制,专门支持新品类或产品的孵化。
正如老话说得好,要想未来不被人革命,就要在今天先革自己的命。创新是一个需要前瞻的事情,企业若想保证未来的创新竞争力,就要尽早储备创新能力、构建能力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