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字【2018】64号
201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于6月9日~10日进行,全校52个专业、6000余名学生参加了答辩,共设200个答辩小组,分布在思学楼、博学楼、明理楼、明志楼、明辨楼及明德楼。为确保本次毕业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制定了“关于做好201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的通知”,对答辩会场布置、答辩组教师人数、答辩方式、答辩纪律及学生仪表等做了具体要求。相关单位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教务处根据学院要求安排落实了答辩教室;各学院按照通知要求,在完成审阅、评阅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组建答辩小组,布置答辩会场;网络与信息化及后勤服务总公司,对多媒体教室设备及清洁卫生做好了保障工作。
答辩期间,校领导赵正文亲临答辩现场巡视,学校督导委专家、教务处、教学评估处、学工部领导及相关人员深入学生答辩现场,检查了解答辩情况。本次答辩组织规范,答辩会场均按要求悬挂有“××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答辩”横幅,会场布置整洁庄严,学术氛围浓厚,各级领导重视答辩工作,绝大多数答辩组教师认真履行职责,大部分学生准备充分、精神饱满,会场秩序良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8届本科毕业答辩高质量圆满完成,现将本次答辩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特色
1.集中答辩效果更好
今年继续实行集中答辩方式。利用周末集中两天时间进行答辩,保证了答辩组教师全程参加答辩,提高了师生关注度,同时,足够的教室资源也避免了答辩中途更换场地带来的不便。在答辩教室安排上,各学院的答辩地点相对集中,便于统一规范及检查巡视。
2. 答辩组织更规范
今年的答辩较往年更加规范,学院领导或作为答辩组成员参与答辩或在答辩会场巡视;除个别专业师资不足外,一般答辩组成员为5人,多数答辩组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由高级职称教师任组长,地科院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聘请来自企业的校外专家作为答辩组组长,从现场工程实际的角度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质量把关;答辩组成员构成更合理,如机电院安排基础课教师、电信院安排实验教师参与答辩,使得教师更明确基础课和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教学;学生的答辩时间符合要求;答辩组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以身作则,学生遵守答辩纪律,答辩会场秩序较以往大为好转。
3. 答辩资格审查更严格
学校要求从2018届起对所有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抄袭检测,明确规定检测通过的标准是“总文字复制比” ≤30%,检测不通过的学生不得进入答辩环节。除了学校规定的审阅、评阅不通过及检测不通过禁止进入答辩环节外,各学院也制定了相应的答辩准入条件,如机电院规定没有进行中期检查答辩或中期检查进度滞后的同学推迟答辩;石工院、计科院、土建院等学院规定凡不参加首次检测的同学推迟答辩。
4. 毕业答辩形式多样
除了常见的PPT汇报外,部分学院根据专业特点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答辩方式,如电信院的学生在答辩时对设计实物进行展示;土建院部分学生将设计图纸张贴在答辩会场,答辩组教师针对图纸进行提问;艺术院的学生采取边展示作品边答辩的方式。
土建院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管理三个专业的联合毕业设计,汇报时学生充分利用了动画、三维模型、虚拟视频等手段将一个实际在建工程进行了全方位展示,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个别答辩组的答辩程序不规范
学校明确要求每个学生的汇报、提问、回答问题连续进行,但仍有个别答辩组没有按照要求执行。计科院个别答辩组学生先汇报、记录问题,不及时作答,待下一学生汇报、记录问题后再作答;个别答辩组在学生汇报期间不停干预学生,打断学生汇报,使得学生不知所措。
2. 部分答辩组没有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
部分指导教师与所指导的学生在同一答辩组,提问环节指导教师参与提问,且主要是本应由指导教师指导、把关的关于论文格式、图纸、图表规范及选题问题等,个别甚至代学生回答问题。各专业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度统计见下表。
201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实行导师回避制情况统计表 |
||||
序号 |
学院 |
实行 指导教师回避制专业 |
未实行 指导教师回避制专业 |
备注 |
1 |
石工院 |
/ |
全部专业 |
|
2 |
地科院 |
全部专业 |
/ |
|
3 |
机电院 |
全部专业 |
/ |
|
4 |
化工院 |
安全工程、化学、应用化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
|
5 |
材料院 |
全部专业 |
/ |
|
6 |
计科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
|
7 |
电信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通信工程专业只有一个答辩组 |
8 |
土建院 |
测绘工程、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
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 |
|
9 |
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10 |
经管院 |
公共管理 |
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 |
|
11 |
法学院 |
社会工作 |
法学 |
|
12 |
外语院 |
全部专业 |
/ |
|
13 |
体育院 |
全部专业 |
/ |
|
14 |
艺术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
表演 |
表演专业只有一个答辩组 |
2. 部分答辩组提问不规范
部分答辩组在提问环节不规范,未按照学校要求先宣读评阅人质询的问题、再由答辩组成员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提问,而是现场翻看论文临时提问,有时出现冷场现象或所提问题针对性不强;个别答辩组提问偏重纠错、建议等,表现为基本上是答辩组教师在说,学生听。
3. 个别答辩组会场秩序不好
个别答辩组学生进出频繁,随意走动或在会场睡觉、玩手机等;个别答辩组在学生汇报时,答辩组个别教师指导上一答辩完的学生如何修改论文,会场秩序零乱,汇报学生情绪受到一定影响。
4. 个别答辩场所硬件环境不好
电信院部分专业答辩时需做实物演示,因此大多安排在实验室进行,但实验室除实验设备外剩余空间小,许多学生没有座位,只能站着听答辩,会场略显拥挤杂乱;计科院一答辩组会场横幅遮挡三分之一投影,影响观看效果。
5. 部分学生题目不合适
答辩中发现少数学生的题目与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度不高;少数学生题目偏大,学生没有全部完成任务;少数学生题目偏小工作量不足。
6. 少数学生答辩效果差
少数学生汇报准备不充分,汇报时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语言表达能力差,完全照着PPT念,不能清楚阐述自己所做的工作和成果;部分学生PPT制作质量不佳,影响答辩效果,如背景与字体颜色相近、字号小、错别字多等问题;答辩中反映出少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欠缺,工程实践知识和能力偏弱;个别学生着装随意,仪表不够庄重。
三、今后工作改进措施
针对本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指导教师责任心
从学生汇报和答辩看出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时间与精力不够,反映出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及审阅把关不到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对设计(论文)的格式及质量把关,答辩前督促学生认真准备,并对学生汇报PPT进行审查及汇报指导,提高学生答辩水平和能力。对于题目、结构、语法、图纸及图表等方面的问题应在指导过程中或审阅时发现并督促学生整改,不应在答辩环节才指出类似问题。
2. 进一步规范答辩组织
(1)答辩组成员不得缺席,且应在前排中间位置就坐,根据教室大小及学生人数,指定学生集中就坐,答辩组教师与学生至少间隔一排。
(2)答辩前由答辩小组组长宣布答辩组成员、答辩要求及会场纪律,答辩结束,经答辩小组评议后,向学生宣布答辩结果。
(3)答辩组应严格按照学校对答辩时间、答辩方式的要求组织答辩,即每个学生20分钟左右,汇报、提问、回答问题连续进行。
(4)提问应规范且有针对性。答辩组应根据评阅教师的问题和学生汇报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问,提问数量3~5个,提问应注重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和综合能力,其中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不得少于3个,不能只纠错或提建议。应先宣读评阅人质询的问题,再由答辩组成员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提问,学生记录后统一回答。
(5)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答辩安排时应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如确有困难无法回避,则指导教师不应对所指导学生进行提问或代为回答。
3. 对答辩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各学院应在答辩前应对参与答辩的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要求及职责,尤其是明确答辩小组组长的职责要求,包括答辩的组织、时间的掌控、会场秩序的维护等,答辩组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学生答辩时不得对其他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应以听取学生汇报、提问为主,保证答辩会场秩序。
4. 多渠道培养学生汇报及PPT制作能力
答辩中发现部分学生汇报时表达能力、PPT制作能力差,建议学院在校期间多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能力及PPT制作能力训练机会,或者答辩前对学生的汇报内容、PPT制作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做必要指导,以免学生汇报时不能抓住重点、答辩组教师现场打断学生汇报,影响答辩效果。
5. 建议答辩组做点评
学生回答问题后,建议答辩组做一个简单点评,指出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以及对其仪态、声音、讲述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评价,给答辩学生和其他同学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教 务 处
2018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