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网络申报是教学成果奖申请的重要程序。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如实填报。
一、用户权限
1.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网络申报系统按照用户权限,实施四级管理,即教育部、推荐单位(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单位(如:高等学校)和成果申报人。每一级用户在申报系统中有特定的用户权限,教育部用户为最高权限用户,其他用户由上一级用户进行设置和维护,上一级用户给下一级用户提供用户名和密码。
2. 各级用户首次登录后,应及时更改用户密码,确保信息安全。密码如遗失,可向上级用户申请,重新设定密码。
二、登录入口
各级用户均可登录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网站(http://www.jxcg.edu.cn),使用上级用户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网上申报登录”登录本级工作用户界面。
三、建立新用户
1. 教育部用户负责设置各推荐单位用户,并将用户名和密码告知各推荐单位。
2. 各推荐单位通过教育部设定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操作界面后,单击“用户管理”选项,对所负责推荐的申报单位用户进行新建、维护和管理。
新建用户时,在“查找学校”处输入学校全称或关键字,建立登录名,相关信息填写完整后,保存信息,下一页面“学校名称”处自动生成学校全称,提交后即可获得申报单位用户。
申报单位用户名的构成为推荐单位+申报单位通用代码,例如重庆大学为‘chongqing_10611’,确保其唯一性。
3. 各申报单位通过推荐单位设定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操作界面后,单击“用户管理”选项,对本单位的成果申报人用户进行新建、维护和管理。
新建用户时,登录名处填入两位以上自编序号,依次录入相关信息,相关信息填写完整后,保存信息,并在下一页面“项目名称”处填写成果全称(注意:此处一定要填写准确的成果全称,成果申报人是无权对该名字进行修改的),提交后,即可获得成果申报人用户名。
各推荐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用户数量,但必须确保每个项目用户名的唯一性。
4. 成果申报人用户通过申报单位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后按照本说明第四条(成果材料填报、审核说明)的要求完成网络填报。

四、成果材料填报、审核说明
(一) 申报人填写说明
成果申报人通过网络填报材料,所填内容必须与上报的纸质材料完全一致,具体说明如下:
1. 基本信息
“编号”由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填写。
2. 获奖情况
(1)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教学奖励;经登记常设的社会力量设立的教学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2)如有多项,可继续添加奖励信息。
3.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对成果内容概述及其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字数不超过500个汉字。(若内容中需添加表格,可以直接从word中粘贴;若需添加图片,需将其处理成单独的图片文件,使用‘选择文件’上传,图片将显示在光标位置;如需添加流程图,须将其处理成图片文件,按照图片方式上传。下同)
4.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具体指成果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思路要清晰。字数不超过600字。
5. 成果的创新点
是成果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字数不超过400个汉字。
6.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就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实际效果进行阐述。
7.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 )完成人”中请填写阿拉伯数字,如多个完成人,可继续添加。
8.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完成单位序号”,按照完成单位排序填写即可,多单位可按顺序继续添加填写。单位是指学校或其它法人单位。
9. 成果总结
字数不超过5000个汉字。
10. 相关附件
验收函件或鉴定,只能上传一个文件,重复上传只会保留最后一次上传文件。
11. 补充材料
此处提供一个网站链接,可将成果认为必要的视频及其他补充支持材料放在此链接下,供专家评审时查看,必须使用完整的链接地址,并保证网络畅通。
12. 推荐书全文上传
上传推荐书word文档,只能上传一个文件,重复上传只会保留最后一次上传文件。
13. 提交材料
成果申报人完成全部填写后,审查无误,即可提交。一旦提交,将无法修改。如果需要修改,只能请求上级用户将申报“退回”。
(二)申报单位审核说明
申报单位在接收到成果申报人所提交的材料后,点击申报成果的名称进入审核界面,进行查阅审核,通过后点击“提交”;审核不通过点击“退回”,并告知成果申报人修改后重新提交。
(三)推荐单位审核说明
推荐单位收到申报单位所提交的材料后,点击申报成果的名称进入审核界面,进行查阅审核,填写推荐意见后,点击“提交”上传。审核不通过点击“退回”,并告知申报单位退回成果申报人修改后重新提交。

五、其他说明
纸质申报材料中未填写的栏目,在网络系统中相应位置,文字栏填“无”,数字栏填“0”,否则将无法提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