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野外地质认识实习他们这么干!——地质学2021级峨眉地质认识实习纪实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31日      作者:姜照勇     编辑:李明科     审核:赵晓明     浏览:[]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专业大一同学第一次野外实习,也是帮助同学们培养专业兴趣与思维、拓展专业认识,以及锤炼同学们毅力的重要一环。那么刚入学一年的大一同学,将面对怎样的一次野外地质实习?是否如网上所言,那样的苦、那样的累?地质学专业2021级的峨眉实习让同学们找到了全新的答案。

一、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多方联合制定实习全过程实施方案

学院联合基础地质教研室党支部、实习队、学工统筹规划制定实习全过程实施方案,从4月份开始,实习队长王浩铮老师与实习队的带队老师范存辉、杨西燕就实习期间如何适应疫情变化与防控新要求、如何将德智体美劳的育人要求与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有机结合、如何对实习教学提质增效等问题进行多次磋商,并精心打磨相应的实习教学方案与实习预案。

实习还未开始,实习队的老师们会同辅导员对同学们的学习基础与思想动态进行了初步的调研。同学们对野外实习有没有畏难心理,同学们过去一年学习的专业基础课是否掌握牢固,能否满足野外实习的基本要求,同学们是否具备基本的地质素描能力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地质学实习队老师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摸清家底后,实习队的老师们再次探讨并修订教学方案。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优秀”带动“优秀”的作用,经地科院党委批准,基础地质教研室党支部与地科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成立了峨眉地质实习临时党支部,负责野外实习期间党建及思政融合工作。

IMG_256

图1  实习队与临时党支部组织“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地质精神”党日活动


针对部分同学对野外地质工作存在的误解与畏难心理,此次实习特别邀请到了“金罗盘”奖获得者、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张庄副院长,从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角度,向同学分享了企业对野外地质工作能力的关注要点以及所需要的基本科学思维。这次讲座解开了一些同学们的心结,让他们看到野外地质工作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优秀的地质学长回校讲技能讲专业发展,让同学们进一步竖立了专业信心。

图2  中国地质学会野外“金罗盘“奖获得者张庄副院长为实习师生授课


调研中,有同学认为地质素描并不适合当下地质工作,既有一人一“相机”已成普遍为原因,再有很多同学在上大学前并没有经过美术训练,无法快速上手素描的实际情况。同学们提出的疑问,正是地质学实习队正思考的现实性问题,即如何平衡传统地质基本功训练与引入现代技术提高效率的问题。实习队讨论后一致认为,地质素描是有效训练同学们在野外抓取地质信息的手段,这一传统手段不但不能丢,还要尽可能地通过此次实习帮助同学们习得这一技能。随后,实习队邀请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同学们开设了地质素描课。在专业人士的点拔下,同学们原本生硬的笔画,变得生动起来。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地质的美,结合当下情境,实习队主动向地科院提议开展地质摄影比赛的建议,并得到采纳。

图3  实习队聘请专业人士为同学们教授野外地质素描


二、实习教学与防灾减灾、疫情防控兼顾,全过程开展五育并举+课程思政全过程有机融入

按照计划,地质学实习队将于6月15日开始开展野外实习。但是,自6月10日起,中央气象台对我国南方发出的暴雨气象预警信息以及中长期不利气象预报,让实习队即刻绷紧了安全弦。同时,考虑到实习地区属风景区,目前正在大量接待全国各地游客,存在突发疫情风险,以及实习地区还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实习队再次优化了方案。实习队在认真梳理实习路线、实习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室内地质技能培训前置,野外实习内容优化整合,合理延长每天实习时间,适当增加每日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尽量避开疫情、不利天气及地质灾害对野外教学及后续返校的影响。为应对在野外不同教学阶段时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实习队老师们各显神通,邀请到了6个与实习内容高度相关的校外远程报告备用。

图4  实习队老师的室内授课


6月22日夜间,峨眉地区出现大雨并可能持续到23日。实习队快速响应,针对同学们当下遇到的地质思维待建立,专业认识仍有迷茫的现实,迅速启用预案,先后邀请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队队长魏玉帅教授为同学们开设了讲座《周口店地质云览》,以及请中国科学院翟明国院士为同学们带来了提升专业兴趣的科普报告《运动-地球的生命密码》。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们精心准备的报告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来自地质学专业2021级的袁希亚同学在自己的地质实习记录簿中写道:“听有所感,学有所获,我们应该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本次峨眉山地质实习当中,领悟地质精神,继承并发扬地质精神,用双脚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将青春绽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同时,临时党支部也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开展了“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地质精神”主题党日活动,让同学们通过探访郭沫若纪念馆所展示的红色印迹,进一步深刻理解地质精神,并以郭老先生为榜样,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创先争优的精神,勇担使命,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5  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峨眉实习基地的地质学专业师生授课


图6  地大北京周口店地质实习队队长魏玉帅教授为峨眉实习的地质学专业同学云端授课


“老师,如何采集一块合适的标本?”,“老师,您能帮我看看我对这块标本的描述准确么?”同学们野外积极的表现打动了带队老师们。感受到同学们对标本的浓厚兴趣之后,地质学实习队迅速反应,立即发起了“峨眉地质认识实习标本采集与描述展览”活动。活动发起后,带队老师明显地感觉到,同学们在野外的观察更认真,问题问得更仔细。同学们白天没问完,吃过晚饭,约了老师们到教室里继续辅导。带队的范存辉老师说到:“同学们都希望把采集到的最好的标本,以最佳的描述分享给大家,这正是我们希望大家通过这样的活动去感受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快乐,并找到专业的自信与乐取。


图7  实习队的野外授课


图8  实习学生在野外认真观察和采集地质数据


 

图9  野外+室内实践指导与讨论交流


https://www.swpu.edu.cn/__local/6/2F/C1/0850961645D9249C49E70EB973D_94053D82_23D52.jpg https://www.swpu.edu.cn/__local/F/D4/7D/F746AF9D4CC7FFAEB7B69F284CF_E117D8A2_4418C.jpg

图10  地质学2021级劳动教育成果--实习标本采集及描述展览


IMG_256 IMG_256

图11  地质学2021级劳动教育成果-野外素描成果


尽管每天早上6点半出发,中午近1点才返回基地,日均野外时长在6小时以上,同学们仍然不喊苦,不喊累,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实习队的老师们。下午4点,虽然闷热难耐,实习队的范存辉老师、杨西燕老师仍然不惧高温,在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同学们的休整时间,自发地探寻峨眉实习基地附近的来年可适用于野外教学的剖面。杨西燕老师感慨到:“看到每天晚上同学们主动问问题,再真情地道一声’老师,辛苦了’,让我觉得更要用心、用情去为同学们做些事情“。

图12  早上6:15,正在峨眉实习基地就餐并准备出发的同学们


三、线上线下资源合理配置、校内校外专家团队合力教学,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

“还有10秒,请尽快提交答案”、“请评委现场给各组的答卷打分”、“请线上的专家为同学们解析下这个问题”。是的,你没有听错。这正是地质学专业2021级的峨眉地质认识实习知识竞赛。为了更全面地考察同学们在地质认识实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同时多元化实习实训教学考核方式,实习队特地举办了此次比赛。同时,此次比赛还设置了颇为吸引人的奖品,即排名靠前的同学将获得有翟明国院士主编并亲笔签注寄语的科普书《运动-地球的生命密码》。比赛报名表一发出,即获得同学们的踊跃报名。赛后,获奖的张先达同学说到:“翟院士的赠书,里边有一句赠书寄语:认识地球,是科学的起点。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的我们,从未停止对地球的探索,从中国古人的天圆地方到如今的地球是不规则的椭球体。科学一直在前进,地球的“照片”越来越清晰,一代代的人的努力推动了国家乃至于世界的进步,我们作为地质学地质行业的新鲜血液,更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13  峨眉地质认识实习知识竞赛现场


8月22日,一场以峨眉实习为基础的专题研究分组汇报正在线上进行。考虑到川渝地区因高温干旱导致多地限电,实习队将小组汇报时间精确到分钟进行安排,并允许限电地区的同学可以不全程参加。但是,同学们认真准备的报告,老师们精彩的点评吸引了所有同学们的眼睛。一位在限电区域但仍全程参与的同学说:“野外教学实习让我们看到实习队老师在教学上的用心、用情,在专业上的精益求精,因此,我愿意自己想办法克服眼下的困难,不愿错过老师们精彩的点评与建议“。

尽管极端气象、缺水缺电、地质灾害、疫情起伏近乎伴随了整个暑期,此次地质学专业2021级峨眉地质认识实习在周密的教学实习预案、快速的应变响应机制以及教师们高度的责任心支撑下,高质量地完成了整个实习。同时,实习出发前、返校后还得到了校医院主动为实习队在核酸检测方面提供的便利,实习过程中也得到了后勤人员、随队医护人员的热情帮助。这些细节,都被实习队老师们观察到,并作为感恩教育元素,融入到了对同学们在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生活管理中。(图/地质学2021级峨眉地质认识实习队,文/姜照勇、实习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