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地学专家论坛 第234期】 9.6 “双碳”背景下能源地质领域的(纳米)岩石物理研究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5日      作者:李勇     编辑:李勇     审核:黄旭日     浏览:[]

汇报题目:“双碳”背景下能源地质领域的(纳米)岩石物理研究

报告人:胡钦红(教授)

报告时间:20240906日(星期五)上午10:00-11:30

报告地点:明辨楼A302

报告人简介:

胡钦红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杰出教授(终身职),国家特聘专家,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国际多孔介质与能源地质学家,目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级教授。2013年入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202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2020年入选国际先进材料学会(IAAM)会士;荣获美国富布赖特全球学者奖(2021)2018年度AAPG杰出教育家奖、湖北省特聘专家荣誉称号“百人计划”(2013)、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杰出贡献奖(2000)等26项奖项和荣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质资源(油气、增强型地热等)储层的纳米岩石物理研究:面向“碳中和”的气体(氢气、氦气等)地质存储;基质-裂缝相互作用(流体、质、热在基质和裂缝之间的传输)等。

主讲内容简介:

2017年开始,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主要从2008年起始的页岩油气地质被拓展到了能源地质研究,包括页岩油气效益开发、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绿氢地质储存、压缩空气储能、增强型地热能利用、高放核废物地质处置等领域,涉及砂岩、碳酸盐岩、泥页岩、盐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等岩体,并普遍发育天然裂缝或需要人工造缝。纳米岩石物理研究包括了岩石性质、流体(地层水、液态烃、气体、超临界CO2)性质、以及岩石和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需要考虑具有大量纳米级孔隙的低渗岩石和深地环境的热----生(THMCB)耦合过程,而致密低渗岩石的微观孔隙连通性和基质-裂缝相互作用,对宏观流体渗流及质量-热量传输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报告围绕岩体的微纳米孔隙和裂缝双重体系,建立自主研发的互补性多方法多尺度融合(如液体-气体扩散、亲水-亲油相纳米示踪剂及微米尺度激光剥蚀-ICP-MS的示踪元素分布成像等)的纳米岩石物理研究技术体系,展示大科学装置(小角中子和X射线散射)的独特应用,进行理论(双区孔隙连通性)和方法(仪器研发和应用)方面的创新,以明晰上述岩体在能源地质领域的应用能否达到开采-保存的预期目标,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主办单位:

深层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西南石油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SPWLA西南分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