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源共享

一、目前教学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效果

中心坚持“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实现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面向国内同类高校师生和地学工程技术人员开放,满足了校内外多专业、多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的需求,极大地提升地学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目前,地学信息探测与综合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已在如下范围实现了共享,取得了显著效果:

1.实现了实验资源校内充分共享,中心采取网络虚拟仿真、网络化远程实验、半实物虚拟仿真三种实验教学方式相结合,全面向师生免费开放使用。师生可以在线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预约、完成实验等操作,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实验教学内容。受益学生主要包括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地理信息科学等9个专业的学生。

2.2000年以来,本着“产、学、研”合作办学理念,我校相继与中石油川庆钻探广汉钻采院、中石油川庆钻探重庆测井公司、中石油川庆钻探探物探公司、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北京石油工程研究院等油田企业及四川省煤田地质局141地质队、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开发与产品研制,如:复杂介质岩心超声波传播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岩心岩石力学性质超声响应虚拟仿真实验、大地构造应力场数值仿真实验、滑坡的形成过程及其致灾范围可视化软件系统、三维地质信息集成和还原以及模型的动态显示软件等。开发成果主要用于校内学生实训与认知实习,同时与相关企业共享,给技术员工提供实训及技术服务。

3.2005年以来,中心的仿真资源“构造几何变形的数字仿真模拟系统”、“大地构造学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已经在我校和兄弟院校的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通过该共享平台,我校及兄弟院校的地学信息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五年,中心承担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创新性项目212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20项)(附件1);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竞赛奖138项(其中国家级近120项)(附件2);发表论文500余篇(附件3);授权专利36项(附件4)。该共享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平均每年参与人数达到2600余人。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二、进一步实现共享的计划与安排

为了发挥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作用,提高受益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共享范围,中心将加快升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扩大合作范围。本中心计划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共享:

1.利用学校在地学信息领域的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借助现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对现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升级、优化,持续更新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特别是增加地质资源与工程地质方面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进一步将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使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与地学信息发展最新成果紧密结合。

2.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扩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内容。中心将依托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地质与勘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天然气地质、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中石油碳酸盐岩沉积-成藏、中石油页岩气地球物理、中石油工程测井等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以及四川省页岩气资源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等等,新建“沉积地质虚拟仿真系统”、“储层地质虚拟仿真系统”等,丰富实验资源和提升实验教学资源的水平。

3.整合校内、校外优势实验资源,进一步增强中心的示范与辐射作用。整合校内地学信息的相关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将地学信息与工艺、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丰富的地学信息实验教学资源。加强与国内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有深厚办学基础和影响力的学科或学院进行交流,提升实验教学理念、丰富教学资源。例如,将“构造几何变形的数字仿真模拟系统”、“大地构造学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资源与国内同类高校共享、共建,经中心授权后,学生可远程登录中心平台,查阅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得出控制效果与实验数据,达到进一步增强中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把显微镜下矿石岩石鉴定仿真模拟系统与地质展厅将结合,面向社会开放,力争成为青少年的科普基地。

4.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远程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学生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Internet使用平台提供的实验项目,并可自由配制、连接、调节和使用虚拟实验仪器进行自主实验和创新型实验。

5.逐步开展移动实验平台建设。在现有移动设备上(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开发典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微信平台,实现中心信息及时发布,学生实验预约等功能;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也可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6.开发和完善虚拟仿真课件,实现网络共享;出版地学信息虚拟仿真系列实验教材。



Copyright© www.swpu.edu.cn/dkyxnsys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028-83037105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邮编:6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