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媒体
本站首页 | ENGLISH | 办事大厅 | 服务门户 | 意见反馈 | 办公网 | 电子邮件
  • 校情总览

    学校概况 学校章程 统计信息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大事记 宣传片 大学精神 校园风光

  • 机构设置

    学院设置 管理服务 研究机构 科研基地平台

  •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杰出师资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在线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科研基地平台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 成果发布 学报中心 学术论文投稿指南 国家重点实验室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术兼职

  •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继续教育招生 留学生招生 奖励与资助 就业指导服务 创新创业服务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交流 校地合作交流 国家大学科技园 教育发展基金会 校友总会

  • 校园生活

    易班 常用电话 教学日历 作息时间 来校路线 校园地图

  • 招聘招标

    人才政策 招聘信息 招标公告

  • 信息公开
  • 深改建议征集
  • 本周活动
首页
  • 新闻快递
  • 成果发布
  • 热点关注
  • 石大榜样
  • 媒体石大

地质模式驱动的深海水道油藏储层表征技术

2022-01-07 点击:[]

所获奖励: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赵晓明、范廷恩、张文彪、尹成、杨宝泉、廉培庆、葛家旺、张显文、王宗俊、刘丽、丁峰、杨希濮、陆文明、蔡文涛、肖鹏

主要完成单位:西南石油大学、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海油石油国际有限公司

项目来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上开发地震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编号:2011ZX05024-001,起止时间:2011.0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泥岩底辟型微盆地中的深水水道沉积构型-控制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编号:4140020752,起止时间2015.01~2017.12)等


针对深水水道油藏储层内部结构复杂、横向厚度变化快和边界模糊等技术难题,突破了早期深海水道勘探尺度的沉积学认识,系统构建了深海水道体系、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三个层次的沉积构型模式,探讨了深海水道沉积构型控制因素及作用机理,为深海水道油藏储层精细表征提供了理论基础;创建了深海水道储层地震精细预测技术体系,包括适用于复合水道砂体的地震相控叠前反演技术、基于构型定量约束的砂体叠合样式识别方法和基于平面导航的三维目标地质体解释技术,有效提升了深水浊积砂体边界刻画及表征精度;突破陆上传统的密井网区储层表征方法,首创基于井-震模式拟合的深海水道储层构型表征技术,大幅度提升了深海油田储层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为深海水道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创建了基于构型约束的深海水道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包括基于构型模式定量约束的深海水道示性点过程和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基于构型逐级约束的岩石相三维建模方法,显著提高了浊积岩三维属性建模的精度。地质模式驱动的深海水道油藏储层表征技术,实现了深海水道储层构型核心理论及其配套表征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满足了西非深海水道油气藏高效开发实践及井网优化部署需要,降低了钻探风险并提高了油气藏开发方案设计的质量。

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件,登记软件著作权9件,发表中英文高水平学术论文38篇并出版专著1部。成果在我国海外权益油田包括西非尼日利亚OML130区块及下刚果深水盆地等深海水道油藏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图1 深海水道面向开发尺度的多级次沉积构型模式

图2 地质模式驱动下深海水道储层构型表征技术

    图3 地质构型模式约束的深海水道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上一条:致密砂岩气水两相渗流机理与高效排采关键技术及应用 下一条:天然气水合物藏岩石物理参数检测与井下探测关键技术

【关闭】

  • 人才招聘
  • 教学信息
  • 校友服务
  • 学生管理
  • 奖助勤贷
  • 石大易班
  • 电话邮箱
  • 社区服务
  • 集中收费
  • 石大校报
  • 正版软件

蜀ICP备
09019972号

川公网安备
51011402000155号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 610500|  028-83032308| 招生咨询:028-83032224| 教务咨询:028- 83032113   |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油院路二段1号(原油院路30号)|  637001|  0817-26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