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互联化工与大数据: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创新方法论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08日    浏览量:[]

报告题目:互联化工与大数据: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创新方法论

报告时间:2021年10月10日晚19:30-21:3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会议ID:161 214 101)

报告人:吉旭教授/博导

报告人单位:四川大学


报告人简介:

吉旭: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过程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超过5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超过40篇,涵盖化工、高分子材料、钢铁、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企业的技术经济分析、材料加工技术、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先进控制、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主持开发了过程行业企业ERP系统、建材行业APC控制系统、高分子材料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EP-CAPP)、面向过程的危险源辨识及可操作性评价系统等,成果已应用到多家大型企业。研究方向:过程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材料加工的数字化技术及其工业化;过程行业技术经济及资源产出率;工业智能化理论及技术;过程工业领域的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面向过程行业的先进控制(APC)、CIPS、CAPP和KM;过程系统可靠性分析。

报告摘要:

自现代化学工业诞生以来,控制技术一直是化学工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决定了化学工业的过程性、装置性以及规模化的技术经济特性。无疑,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将继续影响和变革化学工业,催生新的知识型工作机制,并创新制造模式。与机械、汽车、电子设备等离散制造行业相比,多尺度构成了化工行业的典型特点,化工行业需要在分子、单元、过程、工厂、园区以及产业链等尺度上,通过互联、耦合与协同,科学地解决物质、能量、信息、资金在跨尺度间的传递与协同机制问题。对此,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工业界和科技界纷纷就化工智能制造的技术架构展开了研究,“互联化工”是其中的典型方案之一。“互联化工”是一种多尺度的、构筑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基础上的智能制造架构,旨在推动化学工业实现提质增效、产业链协同与绿色发展。

主办单位:科研处化学化工学院油气田应用化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