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爱校”到底是不是爱校?

2022年11月28日       作者:蒋欣岑、伍晓芸、刘翔       点击:[]

母校的荣誉获奖,我积极点赞转发;母校的负面舆论,我使劲煽风点火。

——大家口中的“表面爱校者”你见过么?

有一次,在给我的一名团支书钟典开(做)小(尬)灶(聊)时,她给我吐槽说,“现在有一些学生看见网上关于学校的一个荣誉报道,就是‘厉害了,我的母校,我以您为荣’、‘赢麻了,我是石大人我骄傲’;但看见一丁点儿负面的舆论,也不说核实一下真实性,引导大家合理分析问题,就一股脑地不看事实跟风吐槽,‘输惨了,油专’、‘学校这不好,那儿不好,上次那个啥啥啥问题也是这样’,真的是‘表面爱校者!’”

一句“表面爱校”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些大家口中“表面爱校”的同学,他们到底应该算是爱校,还是不爱校呢,或者这些所谓“表面爱校”的行为背后,是否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呢。

为了搞明白这些同学口中的“表面爱校”者到底爱不爱校,我开始了“线上扒贴+线下谈话”的调研之路。

“只是想博博眼球”,“想让学校解决问题、更好发展”,“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整体来看,“表面爱校者”大都是爱校荣校的铁杆粉丝。

通过关注贴吧和微博上面的数据,我们发现这些经常吐槽的同学很多同时也是转发学校各类获奖、荣誉等正面报道最积极的那一批人。“懂哥”们贴吧动辄有十二三的等级和五六年的吧龄,这是发表一条又一条的正面舆论、回答一个又一个学弟学妹们的疑问慢慢积累起来的,那些说“油专,输麻了”的同学,往往也是“西柚,我爱你”言论最积极的拥趸者。

通过线下与“表面爱校者”们深入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往往都是高度认可“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石大铁杆粉丝,容不得外人半点抹黑自己的母校, 偶尔的不当言论,也只是处于“想博博眼球”或“想让学校重视,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和回应”的心态。

我们都是学校的主人,不但要看到问题,还要参与解决。

——深层次参与,让爱校不再“表面”。

在与不少同学深入谈心后,我们发现,“表面爱校者”的出现,主要的问题还是由于主人翁意识缺失。这类大家口中的“表面爱校者”,虽然是爱校荣校的铁杆粉丝,但在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或者发现学校的负面舆论时,大多将自身和“学校主人”这一角色剥离开来,所以常会有“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组织等,哪儿哪儿没有做得尽如人意,让我(们)在某某方面没有得到好的体验!”等之类的言论。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同学们树立主人翁意识,让同学们不光要看到问题,还要提出解决方案,甚至参与解决问题。试问:自家下水道堵了,谁会只发贴吧吐槽管道质量不行或者发微博“炫耀”自家“泛滥成灾”的局面,谁不是赶紧着手解决问题呢?推广到学校,同样是自家学校遇见问题,同学们都不再是展开线上吐槽大会,而是第一时间参与协助学校解决问题,帮助学校更好发展,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可和赞美,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师生。

关于这方面,近期所带的学生中刚好有一正面案例,有好几个同学吐槽:“学校这个通知措辞不准确,那个新闻有好几个错别字,简直没有‘双一流’高校官方该有的样子”。

我们随即把同学们召集了起来,让他们出解决方案,整了后让学生骨干协助,围绕解决方案进行探索落实,通过跨院系组队,现在已经策划上了一整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帮官方媒体发现已有错误,到设计自动纠错的开发项目。一场“批斗大会”成功转变成了“我为师生办实事”的协商会。

对“表面爱校者”要以转变其观念为主,以批评其行为为辅。

刚开始看到自己的学生在网上吐槽自家院校或者学校老师时,我的情绪免不了十分激动,但在深入关注了这些表面爱校者的动向,并与他们开展线上线下的谈心谈话后,我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我想,批评教育是引导其转变观念,让其加入到学校的建设和培养中来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培养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在亲身参与中树立起爱校荣校情怀。

上一条:假如时光倒流,我还是一名大一新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