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FOCUS的校本文化宣传新路径

2021年11月21日       作者:张敏、陈奕宇、杨烽       点击:[]

案例简介: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处围绕高考考生、在校师生、用人单位需求,立足传承学校精神,通过聚焦平台搭建,聚焦机制构建,聚焦队伍建设,聚焦功能开发,聚焦内容原创,构建了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哔哩哔哩为一体的新媒体矩阵平台,满足了高考考生、家长和在校师生以及用人单位对招生就业工作的服务需求,深挖校本文化,形成了“能源自信”文化主线,展示了学校能源大学良好形象,提升了学校能源大学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

 

一、项目主体与思路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考生、家长亟需全面深入的了解高校,学校需要更好的面向社会塑造传播良好形象;就业形势多变的环境下在校学生亟需准确及时的掌握就业信息,企业需要便捷高效的就业工作服务。

校本文化是院校在建校、兴学、育人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源于学校师生的长期教育实践和学校特有的文化传统,是学校管理制度、教学实力、人文精神、环境氛围、办学思想的综合呈现。校本文化体现了学校办学状况和管理的发展水平,体现了学校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

招生就业处将解决用户需求和展示学校形象相结合,围绕高考考生、在校师生、用人单位需求,立足传承学校精神,聚焦平台搭建,聚焦机制构建,聚焦队伍建设,聚焦功能开发,聚焦内容原创,通过功能开发、信息服务解决用户需求,提高平台用户黏性,通过深挖校本文化,形成“能源自信”文化主线,打造内容产品,增强平台育人效能,塑造学校能源大学形象,不断提升高考考生、在校师生、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学校能源大学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整合资源,提升效能,聚焦“一体两翼”宣传阵地建设

基于以上思路,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处以“融媒体”发展为一体,构建了“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微信公众号、“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处”官方微博、“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招生”抖音号、哔哩哔哩平台账号、“西南石油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为一体的新媒体宣传矩阵;以“提质”和“创新”为两翼,加快推进不同媒体平台间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出有高度、有深度、有热度的校本文化宣传产品,着力提升平台的服务力、传播力、影响力。

(二)强化引领,注重监督,聚焦“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构建

1.强化领导机制。在招生就业处的领导下,整合部门资源,指派教师担任新媒体运营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成立学生团队“招生就业处新媒体与宣传中心”,并由招生办公室、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招生就业处新媒体与宣传中心”进行内容、活动的联合指导。

2.健全工作机制。招生就业处新媒体宣传中心,下设运营中心、图像中心、网络安全与技术中心、志愿者中心四大中心,微博部和微信部两大部门,形成合理的分工布局。

其中运营中心负责新宣中心常务运营、形象建立与维护、重大活动策划与实施、舆论监控与数据分析、品牌文化建设、人员招募与培训等;图像中心负责图像摄制、平面设计、视频后期制作以及视频号、抖音的运营;志愿者中心负责志愿者活动的策划,志愿者的招募与管理;网络技术中心负责微信微博平台维护、功能开发、H5 制作等相关工作;微信部负责微信“西南石油大学招生就业”微信推文的采编、审核与发表;微博部负责微博日常发送,热点及舆情收集等。与此同时完善指导教师-总编(主任)-小编(委员)三级组织保障机制,形成考核、评价、反馈三级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对中心的指导和建设。

3.完善监督机制。通过构建分散收集、集体讨论、集中编辑、审核发布四级网络作品推送机制,从各个环节做好不良信息过滤。依托教师审查-部门检查-委员巡查三级网络舆情监督管理体系对网络舆论事件、网络突发事件等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正确的引导。

(三)强调素质,提升业务,聚焦“高精尖”传播队伍建设

 1.高:思想觉悟高。作为链接社会-学校-师生的桥梁纽带,传播者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对于学校的直观印象。但受限于自身储备、社会阅历,对于一些非主流价值观或不良言论的辨析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中心一再强调“指导教师+学生”一帮一带团队运营模式,指导教师与学生团队共同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校本文化底气,不断提升传播作品感染力。

2.精:业务水平精。当前学生及家长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且快捷化、碎片化程度高,如何利用碎片化的信息对校本文化进行深入宣传。这就对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图文、视频VLOG、直播等多形式网络文化作品的呈现不断提升学生和家长体验感,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其的思想引领。因此传播者们必须培养娴熟的传播技巧,精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为此中心健全了人才培育制度,打造了团队专属的职业化成长平台,以“培养兴趣,提升能力,服务他人,成长自我”为理念,坚持以强带弱,坚持补短板,通过“菜鸟训练营”“网课学习”等一系列培训成长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

3.尖:创新能力尖。近年来新媒体招生宣传同质化创意倾向开始较为明显,表象性的宣传内容较多,高校自身精神内涵与办学特色的深度展示还不够。这要求传播者不断深入挖掘校本文化的特质,创新校本文化宣传的形式。线上除了持续输出优质网络文化作品以外,要增强调研反馈,交流互动,并与线下校园开放日、青春分享等宣传形式相结合,给予学生及家长“沉浸式”校本文化体验,进一步提升校本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把握需求,立足开发,聚焦一站式宣传服务供给

为了提升平台吸引力,增加平台黏附度,中心精准把握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切实需求,积极进行平台功能的挖掘及开发。

1.搭建常用功能,满足平台用户所需。利用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开发常用功能产品群,目前已搭建如招生计划查询、学校录取分数查询、招生政策咨询、就业流程查询、校园开放日预约系统、青春分享活动通道等,为广大师生家长带来便利,提高平台功能性,提升平台粘附度。

2.开发特色功能,丰富校本文化体验。搭建学生服务、企业服务、本科招生功能模块,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测评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招聘信息咨询服务,为高考考生提供招生信息咨询服务。同时,为了拓宽校本文化传播路径,中心策划并开发了校内第1个720°校园全景漫游地图,足不出户体验石大校园风光;搭建了喜报查询功能,满足学生与家人、母校分享石大成长喜悦的需求。当前中心已累计开发20余款有特色、接地气的轻应用,方便师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家校的互动交流。

(五)扎根线上,结合线下,聚焦多元化宣传内容打造

1.讲好石大故事。中心2018年拍摄制作微电影《能源自信 可燃冰》反映学校师生可燃冰研究成果,累计点击量接近200万,获得“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微电影比赛二等奖;2019年推出微电影《能源自信 自信向前》上线4小时点击量突破100万;2020年、2021年协助招生就业处制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能源战略研究院、能源特色专业直播、访谈节目,全网点击量超过900万。打造了分享学生成长故事的《遇见石大》栏目,展示学校校园生活的《石大画报》栏目,展示学院风采的《学院名片》栏目,探索专业奥秘的《学长学姐说专业》栏目,介绍就业信息的《校园招聘》栏目,启迪学生思想拓展学生视野的《石大视野》栏目等10余项精品栏目,并不断推出《我与石大的际遇》《瞰见!西南石大》《石大·光影》《嘉陵朝阳》《考研加油分屏视频》等原创作品,让师生、家长看到了充满魅力的石大和奋进的石大追梦人,向社会彰显着石大“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一流能源大学和百年名校”的决心和信心。

2.传递石大精神。中心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崇州市文井江镇为当地居民拍摄牛尾笋宣传片,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帮助进行农产品推销,凭借“青春向前”精准扶贫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新媒体作品《崇州牛尾笋,山水文井江》和提案《关于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入到地方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提案》分别入选人民网与团中央学校部联合举办的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获“最具影响好项目”“匠心传播正能量作品”“百佳模拟 E 提案”等荣誉。连续六年成功举办“感恩高中母校,分享石大青春”青春分享志愿者活动,截止于2021年,共有1万余名志愿者奔赴25个省(市、区),向50.4万名中学生分享石大青春,宣讲西南石大,传递石大精神,协助学校搭建了校史校情教育和学生实践成长的平台。

三、主要经验及成效:

(一)建成了一支专业化的新媒体团队

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招生就业处新媒体与宣传中心已成长为了一个组织严密、机制完善、分工明确、创新高效的新媒体团队。截止当前运营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达平均每年推文1000篇,年阅读量达到150万人次,长居全国校务机构排名前30,最高排名全国第2,微博平台长居于招聘就业类微博排名全国前50,关注用户9千余人。

(二)提升了学校能源大学品牌形象

团队打造了一大批优质的校本文化宣传作品,推出的“能源自信”系列作品累计浏览量已经突破1千万,受《人民日报》《央视一套》《中国日报》《教育导报》等30余家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转载和报道,现已发展成为展示石大办学水平、学科实力、校园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持续推动了能源大学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三)构建了一个促进学生成长的平台

团队除了注重自身成员的培养以外,将“线上宣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持续开展“校园开放日”“青春分享”“招生咨询会”等实践活动,用石大所学回馈社会大众,覆盖全校学生一万余人,让每一位有心有力的石大学子都能够收获到促进自身成长的平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多层合作,深化打造

对于校本文化宣传路径的探索,不应横冲直撞,应注重“部门联动,交流协作”。联同校史馆深入挖掘校本文化内涵;联同学工部探寻当前学生思想状态成长规律;联同宣传部不断创新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形式;联同校团委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打造真正有质量、有内涵的校本文化宣传作品,助力学校在新高考改革的生源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探索规律,主动创新

近年高校在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时往往呈现出创意的同质化,盲目跟风的现象屡见不鲜。但高考季随着大量招生宣传信息的“狂轰乱炸”,学生及家长的口味逐渐变得挑剔,缺乏创意、缺乏深度与内涵的宣传信息不仅让人食之乏味,反而可能滋生负面影响。为此这就要求高校主动探索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对于传播趋势进行研判,主动应变,主动创新,这样的网络文化作品,才能真正帮助学校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提升吸引力和美誉度。

下一条:疫情无情人有情,石大易班伴你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