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

    何舒骏:2021-11-16《精神现象学》序言导读

    发布日期:2021-11-18 作者:廖璐    编辑:高国良    审核:    点击:[]

    何舒骏:2021-11-16《精神现象学》序言导读

    日期:2021-11-16

    地点:钉钉线上

    时间:19:00-21:00

    领读人:何舒骏

    撰稿人:廖璐

    主题:《精神现象学》序言导读

    1116日,弘毅沙龙读书会由何舒骏老师继续领读《精神现象学》序言的第七页和第八页内容。

    在开始新内容导读之前,何老师针对序言第一节内容进行整体逻辑梳理。第一个小标题部分,黑格尔认为哲学的目的应该放弃其作为爱智之学的身份,表现为科学的体系。在第二个小标题部分,黑格尔进一步阐述同时代哲学家们的两种哲学态度,第一种看重广延,第二种则强调感受和直观。黑格尔认为二者都有明显缺陷,批评前者只有“空洞的广度”,缺乏整体性的力量将有限性凝聚起来,批评后者只有“空洞的深度”,但并无真实的内容。在第三个小标题部分,黑格尔主要论述真理如何作为一个体系而起作用。三个部分逻辑缜密,表达了黑格尔的突出思考,同时也发人深省。

    在第三个小标题“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第一段,何老师重点解释“我们的时代”一词,认为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始终充满时代感,努力批判旧世界,从中构造新世界,黑格尔欢欣于旧世界的逝去和新世界的出现,要向旧世界决裂并对其进行改造。其后,何老师提请大家注意黑格尔所使用的“日出”一词,表明在黑格尔看来世界已经从黑暗进入光明,这使得已有的东西具有了崭新的意义。

    何老师在第二段指出,黑格尔将新事物比作婴儿,是由于其直接性尚未得到完全表达。黑格尔还批评雅可比等哲学家们虽然把握住了新时代精神的核心,却不敢进一步将其表达为完整的形式,因此,在一切事物之中,直接性和间接性还结合在一起,从整体来看,新世界中的事物看似抽象,但已存在若干环节和内容,从而使其成为新概念,这些环节和内容是从对旧世界的批判中继承而来的。何老师举了“偷盗”行为这一例子,认为古代和现代人对其理解完全不同,但其偷东西的本质是不会变化的,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黑格尔眼中的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关系。

    第三段中,何老师指出,黑格尔认为新出现的形态必须要落地转变为现实,在世界中加以可靠规定并形成固定关系的形式,没有这样的养成过程,科学就缺乏普遍的可理解性,仿佛是个别人的一种“秘传”的占有,而不是全部人的财富。从“财富”和“占有”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黑格尔始终强调哲学的可通达性和可理解性。《精神现象学》正是站在作为可理解性的根据的知性上说话,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黑格尔对哲学的态度。

    在第四段,黑格尔阐述了两种立场,一是认为科学在出现时不完备,所以在本质上该被抛弃;二是认为科学在一开始已经完备,从而反对其形成过程。黑格尔认为这两种立场是科学教养当前所遇到的难点。黑格尔对这两种立场进一步加以阐述,认为第二种观点拒绝了哲学的通达化,第一种观点则表现为冷淡和厌倦。何老师指出,黑格尔对这两种立场都表示不满,认为其具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本次线上沙龙,何老师对《精神现象学》序言部分的解读使大家对黑格尔关于真理问题的态度、新旧时代的观点、科学体系等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和同学们都感觉收获颇丰,期待何老师下一次的精彩解读。

    参会老师:高国良、谢震、何松蔚、彭雪华 、张含梅、杨伊

    参会学生:王凯宗、姚志森、胡怡然、廖璐、廖静、林晨、熊谦、何莹、欧阳羲露、牛诗琳、扈帅军、殷思淇、马倩、谢梦聆、罗璇、胡锦梅、李子君、胡诗咏、谭秀南、陈芳、仇玥琪、郑丽、张宗源、徐帆、王桢、李思颖、周天泽、鄢若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