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学院团委指导下,经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统筹对接,7 月 5 日至 7 月 6日,我院“声影逐梦”志愿服务队奔赴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幸福小区,围绕“妇女权益保护”与“环境保护”两大主题,开展为期 2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小区楼栋、走进羌寨院落,用脚步丈量民情,以专业传递温度,在基层一线播撒法治种子,厚植绿色理念。
团队成员前往幸福小区
知识普法入户,法律飞入百姓家。7月6日,实践团来到北川幸福小区,联合当地司法所开展“法润羌乡”活动。队员们挨家挨户发放《环境保护法》宣传手册、讲解《妇女权益保护法》,让国家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除此之外,还结合案例向居民讲解无人机配送、航空植保等新技术如何改变生活,并针对老年人重点普及“防范航空诈骗”法律知识。
团队成员走访百姓家
在55岁羌族王奶奶的家中,队员用羌语+普通话双语讲解“无人机送药”政策,老人笑称:“原来天上的飞机也能给我们送快递!现在的政策真是越来越贴心了!” 活动累计覆盖居民1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50余次。实践队员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走访入户,并为入户家庭送去慰问品。
团队成员细心为居民讲解法律内容
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基层是最广阔的考场。表演、编导、播音、不同专业的同学第一次把知识交叉在田间地头;法条被改编成顺口溜,环保桶被涂成羌绣纹样,课堂案例不再“虚拟仿真”而是“真人真事”。——这些志愿活动让暑期“三下乡”不再是一次“快闪”,而成为一条长期“驻村”的青春通道。实践团队员万增一表示;“我们把课堂搬到幸福小区的树荫下,又把北川的故事带回校园,最后让‘妇女权益’和‘绿水青山’在彼此心里埋下了种子,这是我们与乡村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