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学子,怀揣热忱与专业,走进四川省邛崃市一所乡村小学,开展了一场集“普通话基础教学、趣味绕口令挑战、朗诵艺术启蒙”于一体的精彩“三下乡”互动课堂。本次活动立足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的特色优势,精心设计“三位一体”的语言艺术课程,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乡村孩子克服语言表达障碍,感受汉语韵律之美,增强文化自信与沟通能力。
“字正腔圆”普通话课堂:实践队员化身“推普小老师”,从最基础的声母、韵母发音入手,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口型示范,耐心纠正孩子们的方言发音习惯。通过“词语接龙”、“你说我猜”等互动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标准发音,体会普通话的清晰与规范。“老师,原来‘飞机’不是‘灰机’呀!”一位孩子恍然大悟后的笑语,道出了学习的收获。“妙趣横生”绕口令挑战营: 课堂瞬间变身欢乐的“绕口令游乐场”。从经典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四是四,十是十”,到队员们精心准备的适合儿童练习的短句,层层递进。队员们分解发音难点,示范标准语速,孩子们则跃跃欲试,进行分组“速度大比拼”和“清晰度挑战”。现场“噼里啪啦”、“滴滴答答”的拟声词练习更是笑声不断,孩子们在舌头“打结”与成功“通关”的兴奋中,有效锻炼了口齿灵活性和发音准确性。“声情并茂”朗诵艺术初体验: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队员们首先带来了简短而优美的儿童诗歌、散文片段示范朗诵,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向孩子们展示了朗诵的魅力。随后,他们引导孩子们理解文本情感,学习基础的朗诵技巧:如何停顿、如何重音、如何运用语气表达喜怒哀乐。在队员们的鼓励和一对一指导下,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朗读,到逐渐放开声音,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小小的船》、《春天来了》等篇目。活动高潮是集体朗诵环节,孩子们整齐而充满稚气的声音回荡在教室,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芒。
孩子们全程积极参与,从普通话学习的认真模仿,到绕口令挑战的欢声笑语,再到朗诵环节的勇敢尝试,眼神中充满了对语言艺术的新奇与热爱。许多原本腼腆的孩子在鼓励下勇敢地站到了台前。
本次融合普通话推广、绕口令趣味教学与朗诵艺术启蒙的“三下乡”活动,是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发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它成功地将艺术教育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的心田,点燃了他们对语言艺术的兴趣和表达的渴望。同时,活动也为艺术学院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艺术学院将持续关注乡村语言文化教育需求,探索更多元、更长效的服务模式,为提升乡村儿童综合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坚实的“艺术力量”与“青春声量”。

团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