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教育部语言文字工作部署,响应“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号召,7月8日至7月13日,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阳光雨露儿童推普”实践队走进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社区活动中心,开展了为期6天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大致包括:举办沉浸式普通话教学趣味课堂、开展儿童舞台剧排演、组织少儿完成社区手工活动、开设留守儿童伴读角等十余项活动。
实践团队成员与幼儿园孩子们合影留念
实践队员带领幼儿进行普通话发音训练
7月8日上午,实践团队在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开展了“童语同音·推普润心”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化身“推普小老师”,结合幼儿认知特点设计一对一沉浸式课堂。通过游戏互动、口部操、绕口令、课堂竞赛等多样化形式,为少儿进行趣味授课。
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展开讨论情景剧
9日上午,在社区活动室,实践团队开展了“情景剧排演”——小朋友认真选择角色,进行情景剧剧本诵读,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演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学习普通话的课堂原来也这么有趣,想每天都早早来上课!”
大丰街道社会活动中心小学生进行课后演练
7月10日上午,在新都区大丰街道社区活动中心室外场地,孩子们在实践团队成员的带领下,齐声朗读《七律·长征》《可爱的中国》等经典红色诗歌,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回荡在活动现场,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热情高涨,不少家长也驻足观看,纷纷为活动的教育意义点赞。大丰街道社区负责人表示:“此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少儿的课余生活,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爱国情怀根植于孩子们心中,未来将持续联合高校和社会力量开展更多特色文化活动。”
社区活动中心王帆正在进行红歌诵读表演
活动结束后,社区活动中心学生王帆说:通过此次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普通话和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我希望以后可以多多站上舞台去表演和朗诵,让自己更加自信和阳光!
社区举办手工制作饮品活动
7月11日上午,实践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手工活动——制作夏日饮品,孩子们一边完成饮品制作一边进行普通话讲解。小朋友们开心得品尝着自制的美食。这不仅仅是一碗简单的饮品,更是他们学习旅程的甜蜜结晶。在认识水果、学习清洗、尝试切块、调配味道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着新学的普通话词汇——“苹果红红的”、“西瓜甜甜的”、“柠檬酸酸的”、“我们一起分享”。
7月13日,孩子们在自信表达中完成了果茶的制作。此时,推普不再是刻板的练习,而是融入动手实践和味蕾体验的奇妙探索。孩子们在洗切水果的协作中、在描述味道的尝试中、在分享成果的喜悦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更真切地收获了学习的快乐与自信。这充满果香与欢笑的课堂,生动诠释了“寓教于乐”的真谛,也为本次“童语同音·推普润心”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而甜蜜的句号。
实践队队员与小朋友一同学习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队长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以实际行动回应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将青春的热忱播撒在服务乡村的沃土之上。当孩子们高高举起亲手调制的五彩果茶,兴奋地用稚嫩的普通话喊着——老师,尝尝我的!果汁甜甜的!当他们骄傲地向镜头展示自己制作的果茶,这一刻,我们真切触摸到了“寓教于乐”的力量,也深刻体会到推普带来的最纯粹的快乐与成就。课堂上那一声声清晰响亮的“老师好”,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问候,它成为了童真心灵拥抱国家通用语言的动人回响,更是对我们此行最温暖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