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海洲


姓名

屈海洲

出生年月

1987.03

职称

副教授

硕导/博导

硕士生导师

学科专业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研究方向

沉积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所属室所

沉积地质教研室

联系方式

Email:   quhaizhou@swpu.edu.cn 

个人简介

 

屈海洲,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等方向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现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省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课题等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篇获评全国学术会议优秀论文。荣获自然资源部202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5项。授权美国、中国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件,参编专著1部。获教育部中西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西南石油大学首届教职工飞翔奖优秀传承奖入围奖(碳酸盐岩团队)西南石油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专家、青年编委。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一等奖等奖励受邀为多个油气田企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现场支撑了四川、塔里木盆地重点区块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经济效益显著

 

研究领域


一、碳酸盐岩沉积学

研究地区涉及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典型碳酸盐岩沉积盆地,研究兴趣包括碳酸盐岩岩石学、典型组构与古环境、沉积微相综合识别、沉积相演化及分布等。

二、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

开展了全国典型碳酸盐岩沉积盆地及南海珊瑚礁的成岩类型、成岩环境、成岩演化、水-岩反应模拟实验等研究。

三、储层动静态综合表征、建模及预测

致力于基于岩心、薄片、CT、电镜、测井、试井、生产动态等动静态数据的储层动静态综合表征、储层三维地质建模、裂缝三维地质建模等工作;开展了综合沉积相、构造演化、成岩作用等方面的储层分布预测研究。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2014/7 - 至今,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2024/7 - 2025/6,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借调工作人员

2023/9 - 2024/6,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访问学者

2011/9 - 2014/6,西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

2008/9 - 2011/6,西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推免)

2004/9 - 2008/6,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学士

 

主要研究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埋藏期去白云石化机制及储集意义(2023-2026,主研)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成岩作用(2021-2025,主研)

3.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专题,深层碳酸盐岩规模储层形成、改造机理及优质储集区带预测(2020-2025,主研)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对多尺度孔隙耦合的影响(2018-2020,负责)

5.中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微生物岩中多尺度孔隙的系统表征及与沉积-程岩的耦合关系——以塔里木盆地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为例(2018-2019,负责)

6.西南石油大学启航计划基金:基于多尺度孔隙综合表征的超深层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储潜力研究(2017-2020,负责)

7.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项目:川中地区灯二段迁移型岩溶储层发育规律研究(2024-2025,负责)

8.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项目:磨溪8井区灯二段气藏有利区优选研究(2023-2024,负责)

9.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项目:蓬莱气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优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2023-2024,负责)

10.中石油塔里木油田项目:库车-塔西南山前浅钻井岩心描述(2023-2024,负责)

11.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项目:延145-延128井区上古气藏三维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2023-2024,主研)

12.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项目:川中北部地区沧浪铺组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2021-2022,负责)

13.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项目:双鱼石地区长兴-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分布预测(2021-2022,负责)

14.中石油塔里木油田项目:乌什西、塔西南山前石炭-二叠系地层沉积储层研究(2020-2021,主研)

15.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项目:龙女寺地区灯影组四段储层特征研究与展布规律研究(2020-2021,负责)

16.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项目:磨溪外围区龙王庙组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开发有利甜点区优选(2019-2020,负责)

17.中石油塔里木油田项目:塔中隆起走滑断裂建模、演化及控储控藏研究(2019-2021,主研)

18.中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太阳构造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多尺度裂缝分析实验(2019-2020,负责)

19.中石油西南油气田项目:永探1井单井跟踪评价(2018-2020,主研)


 

代表性成果

 

一、部分学术论文:

1.屈海洲,陈润,徐伟,等. 2025. 白云石胶结物特征及其对深层白云岩孔隙的作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55(2):401-416.

2.屈海洲,邹兵,张连进,等. 2024. 川中北部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沧浪铺组一段孔隙特征、成因及演化模式. 沉积学报,42(5):1723-1737.

3.屈海洲,郭新宇,徐伟,等. 2023. 碳酸盐岩微孔隙的分类、成因及对岩石物理性质的影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44(5):1102-1117.

4.Guanghui Wu, Kuanzhi Zhao, Haizhou Qu, et al., 2020. Perme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scaling in multi-stages carbonate damage zones: Insight from strike-slip fault zones in the Tarim Basin, NW China.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5.李泯星,屈海洲*,程曦,等. 2020.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沉积学报,38(4):810-825.

6.李泯星,屈海洲*,曾琪,等. 2020.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火山碎屑岩孔隙演化特征及有利储集区分布. 天然气地球科学,31(11):1574-1584.

7.Qu Haizhou, Liu Maoyao, Zhang Yunfeng, et al., 2018. Paleokarstic water tables and their control on reservoirs in Ordovician Yingshan Formation, Tazhong Area, Tarim Basin, NW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45(5): 873–883.

8.屈海洲,周子坤,张云峰,等. 2018. 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研究进展. 沉积学报,36(4):651-663.

9.Qu Haizhou, Zhang Fuxiang, Wang Zhenyu, et al., 2016. Quantitative fractur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core-image logging: A case study of Cretaceous Bashijiqike Formation in ks2 well area, Kuqa depression, Tarim Basin, NW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43(3):465-473.

10.Qu Haizhou, Wang Zhenyu, Yang Haijun, et al., 2013. Karstification of reef-bank facies carbonate and itscontrol on pore distribution: A case study of Upper Ordovician LianglitageFormation in eastern Tazhong area, Tarim Basin, NW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40(5):592-598.


二、会议论文:

1.刘茂瑶,屈海洲*,塔里木盆地良里塔格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不同尺度孔隙特征,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2018.

2.周子坤,屈海洲*,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微相特征,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2017.

3.Qu Haizhou, Wang Zhenyu, Pan Wenqing, Zhang Yunfeng , Zhang Zhenghong, Wang Xi . Poro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Carbonate Sequence Stratigraphy Framework: A Case Study from Platform Margin in Lianglitag Formation of Upper Ordovician, Tazhong Area, Tarim Basin, NW China,AAPG Annu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ACE),2016.

4.屈海洲,王振宇,张云峰.基于岩心-电成像测井的超深层砂岩储层裂缝定量表征方法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5.屈海洲,王振宇,张云峰.层序格架内组构选择性孔隙分布规律研究—以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台地边缘相为例,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2014.


三、科研获奖:

1.超深层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油气藏评价关键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成效,2022年度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找矿奖).

2.板内走滑断裂成因机制及其控藏理论技术与应用,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构造理论方法技术创新及应用. 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4.四川盆地深层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定量表征及预测技术. 201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5.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动静态综合表征技术及应用. 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低孔裂缝性砂岩储层定量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库车山前低孔砂岩储层裂缝精细描述与产能预测方法研究. 2014年度塔里木油田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

8.塔中良里塔格组台内礁滩体的重新认识与勘探潜力. 2013年度塔里木油田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


研究团队


沉积学及储层地质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