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

发布日期:2013年02月01日       供稿:       编辑:gz2017       审核:       点击:[]

鄂尔多斯盆地百年来的石油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中生界延长组长7以上的上组合和延安组,建国以来国家组织了多次大型石油会战,已累计探明储量近50亿吨,年产原油近4千万吨,但均未在盆地中部下组合获规模发现。2003年初评认为盆地中部下组合石油资源量至少10亿吨,先前零星的石油发现也说明下组合具有勘探潜力,但储层特征远复杂于上组合,已有理论不能指导勘探实践,现有技术不能支撑勘探开发,属世界级难题。

2004年延长石油、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等单位共同组成高层次研发团队,经过9年的艰苦攻关,创立了特低渗成藏理论,创建了复杂油水层逐步识别模式,创新了低压、高含泥、强非均质性致密油藏钻完井储层保护及压裂技术,获得了盆地中部下组合石油勘探的重大历史性突破,石油资源量扩大到25.5亿吨,已发现三级地质储量8. 31亿吨,其中探明储量2. 75亿吨。创立了早期原油充注、相势共控运聚、多期成岩改造、后期低渗成藏、早期控制晚期的特低渗交替式石油成藏理论,揭示了混合润湿低渗孔隙介质中石油运移机理,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量化表征运移通道连通性特征的输导层模型。首次在长10发现广泛分布的有效烃源岩,为鄂尔多斯盆地新增一套有效烃源岩,长9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由约5000km扩展到近14000km,提出并证实长7烃源岩所供原油向下运移至长82并可向北大规模运移。实施探井547口,油层钻遇率达93.1%,找到一批油田,彻底改变了前人对下组合石油潜力的认识。发明了现场快速测准含水率与矿化度的新方法,创新了低阻油层、高阻水层与常规油水层在多物源沉积汇聚、地层水矿化度多变油区交错共存的地质-测井多参数多方法油水层识别技术,创建了初次识别、二次识别、精细识别、定量识别的逐步识别模式。在342口井应用,油水层识别率平均达到86%。发明了二氧化硅纳米抑制剂和纳米石蜡乳液,研发成功低伤害纳米石蜡乳液钻井液体系,发明了高韧性强堵漏防漏固井水泥浆及隔离液体系,创新了钻完井储层保护技术。规模应用540口井,井漏事故率降至3. 5%,钻井液失水量降低30%,钻速提高24.7%,固井质量优良率98.1%。发明了低温激活过硫酸盐协同生物酶强化破胶方法,研发成功低温破胶瓜胶、小分子瓜胶、可连续混配粘弹性表面活性剂等压裂液体系,创新了适应下组合储层的水力裂缝内爆燃压裂等配套工艺技术。规模应用2769口井,压裂有效率由23.0%提高到97.6%,单井产量比已有压裂技术平均提高3倍。

上一条:大型复杂储层高精度测井处理解释系统CIFLog及其工业化应用 下一条: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