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时代发展的命题,工业遗产活化是文化传承的答卷。7月5日,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的蓉城焕新研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成都东郊记忆园区,以“触摸工业记忆,探寻更新密码”为主题,在斑驳的厂房砖墙与潮流的文创空间之间,展开一场关于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深度调研。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深知,城市的变迁不仅是建筑的更新,更是民生的温度与文化的延续,这次实践正是要以青春视角,读懂城市发展的密码。
实践队首站探访工业横街,斑驳墙面上“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与老式冲床改造的景观相映,诉说着上世纪工业辉煌。游客中心里,1986年的工厂老照片与现代展厅重叠,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修旧如旧”的有机更新理念。大烟囱下,大家观察加固痕迹时感慨:“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小心翼翼的传承。”
漫步园区,工业横街的老机床成了年轻人打卡点,繁星戏剧村的厂房砖墙内正上演先锋话剧,星梦剧院的钢架穹顶下回荡着音乐剧旋律。“工业筋骨托举当代艺术,这种融合太动人了!”队员们记录下这份“新旧对话”。走访中,老工人看着车间变咖啡馆的场景感慨:“厂房也算‘活’下来了”;商户坦言“老建筑的故事能吸引懂它的人”;万科社区居民点赞“街道变干净”,也盼着解决停车难。与运营方交流得知,为保留老厂房桁架,曾放弃高效商业布局,这种“舍得”让队员们读懂了城市更新中“长远价值优先”的智慧。
夕阳下的大烟囱镀着金边,队员们在杉板桥社区完成盖章。“从机床到剧场,从厂房到商圈,这里的每块砖都藏着更新密码。”队长的话道出心声。指导老师寄语:“要把这份实践收获化为专业力量,让更多工业遗产在保护中绽放新生。”
暮色中,老厂房灯光与现代霓虹交融,实践队深知:这场调研不是终点,而是青年学子用专业服务城市更新的起点。

采访东郊记忆游客

车床景观装置

繁星戏剧村

队员在与游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