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故事»正文

【我的支教故事】王旭:点亮大山里孩子们的梦想
来源:统战部   作者:王旭  编辑:向发全  审核:蒲勇 终审:杜鹏    日期:2025-10-11  访问:

编者按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凉山州金阳县教育事业发展,学校于2022年组建了研究生支教团赴金阳支教,至今已派出四批20人,前三批已完成支教工作。支教团发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西南石大精神,用心用情耕耘三尺讲台,所授班级平均成绩稳居同年级前列,为金阳县教育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从今天起,新闻网特开设“我的支教故事”专题,陆续报道第三批四名支教研究生的优秀事迹,以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向他们看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我踏上了前往金阳县支教的旅程。这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为乡村振兴尽了绵薄之力,也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对教育、对自我、对责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为了初心和使命

我来自河南,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从小到大,目之所及是开阔的麦田和平坦的地平线。当我第一次踏入大凉山,连绵不绝的巍峨群山像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我面前,给我的视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我的家乡,孩子们的目光可以望得很远;而在这里,孩子们的视线常常被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阻挡。这种地理环境的巨大反差,让我瞬间直观地体会到,他们想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需要付出比平原地区的孩子数倍的艰辛与努力。因此,支教这一年,我试图用我所学的知识去点亮他们看世界的梦想。我常常想,我在这里只是短暂的停留一年,而他们,却要在这里生活、学习,用十几年甚至更久的岁月,去积蓄力量,翻越这一座座望不到头的大山。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重量,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希望的火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是乡村振兴最深厚的根基。

在支教的日夜,我常常回想起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殷殷嘱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在教育。我们走进大山,正是用最直接的行动去响应这一伟大的号召。我们带去的不只是一本书、一堂课,更是一种信念,一种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信念。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青年一代正在参与的,是一项多么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份行动背后的理论力量与责任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系统的理论知识,更是“胸怀天下、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它教导我们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奔赴乡村振兴一线,正是我们践行马院初心、发扬马院精神最生动的实践。

这份经历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跑。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学校领导们经常远赴深山来看望我们,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力量。还记得张烈辉书记在谈及金阳县如今的翻天覆地之变时,满含深情地告诉我们:“金阳县能有如此巨大的改变,根本在于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其中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的深切嘱托与深情关怀,这是我们前行的根本遵循。正是在这样的感召下,我校一任又一任驻村干部牢记嘱托,怀揣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定信念,在这片热土上无私奉献、接力奋斗,与干部群众携手开创出充满生机的新金阳。”我们青年人,就是这场接力赛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棒。我们从前辈手中接过责任,也必将稳稳地将其传递给后来者。我们能做的,就是扎根下去,奉献青春,用我们的热情与智慧,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上课情景

让课堂有活力有温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彝族的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故事来讲解政治知识。在讲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我以彝族的发展为例,向孩子们介绍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和支持,让他们明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对政治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参与度也大大提高。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实效,我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让思政课“活”起来。我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们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被告人等角色,模拟审理一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案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准备,通过亲身体验,不仅了解了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司法程序,还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通过这些方式,道德与法治课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成了学生们喜爱的课程。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不仅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和感动。我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有一个叫曲木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不太好。我发现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很少主动与同学们交流。为了帮助她,我经常找她谈心,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发现她学习态度很认真,但是缺乏自信。于是我邀请她担任我的课代表,并经常鼓励她,慢慢地,她逐渐找到了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她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中考试中,她的政治成绩进步了二十多分。当她拿着成绩单,激动地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纯真善良、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们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依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他们让我明白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勇敢地面对生活。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领。

作者辅导学生作业

在未来继续奉献微光

支教生活虽然艰苦,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看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的进步,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这一年的支教生活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每当我想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就会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行。我深知,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我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希望和可能。这段支教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前行。在教师节时,孩子们给我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有精美的手抄报,有写满祝福的卡片,还有用彝语写给我的信。看着这些礼物,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我知道,这一年的相处,已经在我和孩子们之间留下了深深的情感纽带,这份情谊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坚守自己的教育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一定能够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这段支教经历于我,是洗礼,是蜕变,更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它将激励着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不忘来路,不负使命,继续为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奉献自己的微光!

作者和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