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满足国家对光电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2012年,教育部将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等五个专业合并调整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年,我校新办这个专业,归属理学院,布局在南充校区,至今已培养了6届毕业生。毕业生中,有的考上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深圳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研究生;有的到华为、京东方、惠科等龙头企业就职。作为专业教师,自我感觉没有辜负学院、校区和学校的希望。
我与这个专业共同走过的岁月,是我人生中一段值得珍藏的宝贵时光。
点滴积累 教研相长
2017年,学院派我到天津大学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教融合等多方面的课程进修。2018年春季学期,给2016级光电专业的同学上专业课。我永远忘不了台下学生们那一双双满含渴求又很忐忑的眼神。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同时,他们也是忐忑的,他们不知道老师会把他们教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毕业后他们能成长为什么样子。作为一名光电专业教师,看到那样的眼神,我在心里默默和自己说:“虽然我们专业从零起步,但我不能让学生输。”于是,我便开启了教研相长的点滴积累。
在教学方面,我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院的支持下,设立了开放型实验室,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相信“实践与理论相互渗透”的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科研方面,我主要从事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紧密相关,也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素材。
经过点滴积累和钻研,我获得了全国光电信息类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教学能力的认可,也是对西南石油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肯定。
以赛促教 生师共进
2019年春季学期,我们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大三了,但还没有走出校门展示过自己。他们最好的展示舞台当属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了。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不能让学生输”的信念支持我决定指导学生参加光电赛。虽然那一年我们最终只组织了一支队伍,仅仅取得了西南区三等奖的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光电赛是研究生复试的“敲门砖”,是就职名企的“通行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组织竞赛方面,我校有着良好的传统,理学院多位老师也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他们的启发,自那以后,我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光电赛,至今已获全国奖励18项,我也多次获得西南区优秀指导教师,学校也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专业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最重要的是通过竞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这也促进了我们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和改进。

左三为我校学生
专业建设 步履不停
2024年,我被选聘为理学院光电教研室主任,我深感使命如山。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与其他高校相比,我们的专业还比较年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投入来发展壮大,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需要进一步结合我校的行业特色,寻找光电技术与石油石化领域的交叉点,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我个人仍需要不断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正如其他高校光电学院教师发展中所关注的,“在教学与科研之间找到平衡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发展,也关系到专业建设的质量。
为了做好教研室主任这份工作,一年多来我坚持多问、多想、多做,把办公室当家,以弥补经验的不足。专业建设要靠大家拧成一股绳,因此我组织课程建设分享交流,组织教研教改项目申报分析交流,组织科研团队发展交流,组织人才培养方案改进讨论,组织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反思讨论,积极联系光电企业寻找合作点,联系中油测井、大港油田等寻找专业特色突破点……前路漫漫,未曾停歇。
育才九载 筑梦未来
在南充校区2025届毕业典礼上,当我作为教师代表接受毕业生献花时,不禁想起专业的发展历程。2016年设立以来,学生的点滴成长有时间作证:2020年开始获得光电赛全国奖,2021年成为封面新闻新青年封面人物,2023年评上西南石大“十佳”三好学生、南充市共青团系统成绩突出青年集体、2024年西南石大“十佳”班级,2025年平均学分绩点跃居南充校区第一。今年毕业季,从未见过面的毕业生家长留言[注],感谢我们对孩子的关怀和教导,肯定学校、学院、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这些都印证了我们的学生踏实进取,我们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学子,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在2025年光电赛的舞台上,我们又获得全国一等奖,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名校比肩。在越来越好的道路上,我们稳步前行。我将继续致力于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致力于专业建设,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光电信息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南石油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一定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之一。(杨洪伟,理学院光电教研室主任,获全国光电信息类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
[注]编者几经周折找到这段留言,内容如下:
我家孩子的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四年里我们家长深深感受到鲁广航老师、杨老师、孙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教导。孩子从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如今成长为积极向上、勇敢追梦的青年,并成功考取双一流211研究生,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耐心引导和鼓励。老师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点燃了孩子的信心与热情。你们的付出与包容让孩子敢于突破自我,让他坚定前行。作为家长,我由衷感激你们,也为孩子能遇到这么优秀的良师而感到无比幸福!千言万语难表我作为家长的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