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勉励广大教师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开设“我的育人故事”专题栏目,展现我校一线教职工在平凡岗位上践行育人初心的生动故事,激励全校教职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展现石大人的使命担当。
四年前,我在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总结中写道:“在我看来,教师这一职业最迷人也是最神圣之处,是可以亲自参与、帮助并见证学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四年后,面对那一个个我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我更欣慰于亲手谱写了壮美的青春诗行。
第一行诗叫启蒙。作为俄语专业2022级本科1班的班主任,面对从未学过俄语的学生,如何引发他们对俄语的兴趣,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决定从学生名字入手,一拿到学生名单,就根据每个人中文姓名的音或义,给学生取一个俄语名字。虽然只有19名学生,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名字并非易事,我花了几天时间,才从数百个俄语名字找出19个最贴切的名字。比如,温子依,俄语名叫“薇拉”,意思是“信仰”;罗旋,俄语名叫“柳波芙”,意思是“爱慕”;李金穗,俄语名叫“娜杰日达”,意思是“希望”。第一堂课就这样开始了,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自己的俄语名字,也要记住其他同学的俄语名字,我也自报了我的俄语名字。从给学生取名开始,我在全班营造了学习俄语的氛围。班长吴家辉后来做了我的助理辅导员,他说:“宫老师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让我们从专业学习的第一天起,就直接感受到俄语的文化魅力,让我们慢慢喜欢上了这门新的语言。
第二行诗叫陪伴。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期间,一连数晚我坚持与所指导的项目组挑灯夜战,耐心细致地打磨申报书,甚至认真到每处标点符号都反复推敲,最终成功入选国家级项目。恰如项目组成员、2022级俄语专业本科1班杜俊洁同学所说:“宫老师的那句‘祝贺各位,功不唐捐!’与好消息一道,成为了我们最大的慰藉。”无论是迎新晚会的宵夜,或是班级秋游时的欢笑,还是学生彷徨时的每一句“你放心”,我始终相信,育人者,亦是同路人。成为堪当大任的“人才”前,我有必要保证他们得以先成长为有温度、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我也力求使学生们体会到,在成长的每一刻,他们并不孤独,而我始终都在。
第三行诗叫赞美。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口中的我始终是一个“赞美者”。2023级硕士生周鹂羽同学第一次参加校外导师组织的学术沙龙时,由于需要和博士生、博士后一同汇报,学生一度由于紧张而陷入自我怀疑之中。我在线上悄悄旁听了她的全部汇报,在结束后第一时间发来“讲得好!语速、语气、内容、思想都有!好!”为她的学术第一步给出坚定的支持。同年级的田灵同学第一次独立完成专业性翻译任务时,我在评语里写道:“做得非常好!比我翻译得好。这半年进步特别大!”使其得以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被看见、被认可。这种“不吝勖勉”,其实正源于我的老师曾教给我的一句话:永远要给愿意努力的人一个机会。
第四行诗叫托举。“永远要给愿意努力的人一个机会”,在我看来,这个机会除了言语上的鼓励,还有行动上的支持。一方面,在治学上,我始终秉持“锱铢必较”的严谨态度。从教四年来,分别于2022、2024两年指导本科生张文曦、韩叶梅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2023级硕士研究生田灵更是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交流学习的资格。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指导学生时,无论是严谨的学术论文,还是通俗的新闻报道,我都会逐字逐句检查包括内容、表达、形式以及文字标点在内的每一处细节。除了专业知识上的指导,我更始终坚持从方法与逻辑的角度,循序渐进并举一反三地引导学生提炼重点、理顺文脉,以实现内容有理有据,形式规范美观,文字从容练达,在帮助其夯实学术基础的同时,也培养其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在机遇上,我也坚持尽可能地为学生寻求并提供各种高层次、高级别的工作可能与实践平台,并竭尽全力为其搭建好向上攀升的路径,从而不断提升“石大俄语人”的行业影响力与专业竞争力。自去年以来,在校内外各单位与领导的坚定支持下,我全力推荐并组织2023级俄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包括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正式会晤、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川、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柯孜勒奥尔达州政府代表团访川、中国四川省经济发展与中亚合作研讨培训班等多项高级别外事活动的筹备与接待工作,并在每次活动前,都专门为同学们强调组织纪律、外事礼仪,并竭尽所能地分享自己的翻译心得与技巧,力求其轻装上阵,圆满成功。去年全程参与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正式会晤并获省外办在给我校的感谢信中点名表扬。今年8月,作为四川省代表团翻译随团参加了第十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的马永枝同学动情地说,“真的很感谢宫老师一直为我们争取成长的机会与平台,也正是带着他的这份关怀与期待,我们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了每次任务,也在翻译实践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2届本科生张文曦在毕业前给我的信中写道:“我会永远记得这个夏天,记得您的每一句‘你值得’。”我回信为:“多希望你人生的每一个后来都能一如此刻,怀揣希望赤诚,常伴鲜衣怒马,过得无忧无虑,笑得开怀爽朗,桂花载酒,少年同游,就这样一晃之间,按时长大。”其实,我亦深知,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为学生扫清所有障碍,而在于赋予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如今,那些一年年不断走向广阔天地的学子们,正如曾经的自己一般,带着老师们传授的知识、方法与思想,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这或许就是对教育价值最美的诠释,也是对师者情怀最深沉的慰藉。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对“与有荣焉”的传承与诠释,都是继续以自己的方式续写着青春之诗的第五、第六……第n行。
(宫磊,文学博士后,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多次担任省级以上重大外事活动翻译,获四川省外事办公室、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等机关单位来函感谢,作为我校教职工代表受邀出席2024年四川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国庆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