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想

您的位置:首页»师想»正文

张子业:灌篮之外:体育教育如何塑造学生人格
来源:体育学院   作者:张子业  编辑:向发全  审核:向剑锋 终审:杜鹏    日期:2025-09-30  访问:

编者按:在第四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勉励广大教师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现开设“我的育人故事”专题栏目,展现我校一线教职工在平凡岗位上践行育人初心的生动故事,激励全校教职工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展现石大人的使命担当。

作者(前排左四)和学生在一起

2018年从北京体育大学加盟西南石油大学已逾七年,我时常叩问自己: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培养技艺精湛的运动健儿,还是锤炼更高、更快、更强的技能?七载光阴,师生一起摸爬滚打,一起经历寒暑浸润,我逐渐明白,体育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其本质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运动项目为舞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意志培养、团队精神的洗礼以及注入终身体育传播理念的完整教育过程。总结几年来的实践,我有三点感悟:立德树人是根本,改革创新是动力,用爱感化、言传身教是方法。

一、立德树人:体育是植根于“体”的“育”

球场不只是竞技之地,更是一个微缩的社会课堂,一个思政与德育的极好场所。不管是体育生还是公体课学生,他们心智与品格的锤炼都没有止境。我坚信,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远比教会他们如何打球更为重要。在我的课堂上,“立德树人”融入到每一次技术练习、战术跑位、甚至是每一次攻防转换之中。

——在团队战术中培育“集体主义”与“责任感”。每一个战术的执行与完成依赖于场上五个人如齿轮般精密咬合。一次成功的助攻,远比一次勉强的单打更值得鼓励。这种传达更像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将个人的卓越必须融入集体胜利,要信任队友、甘于奉献、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激烈对抗中坚守“规则意识”与“诚信品格”。篮球规则是场上的准则,必须要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规则。面对犯规与裁判的误判,要引导他们学会理性沟通而非情绪抱怨,不断塑造学生的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懂得在规则框架内去拼搏。

——在胜负得失间修炼“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常心。比赛的胜负仅仅是个结果,赛后的复盘才是核心,引导学生从胜利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不是沉溺于狂喜或沮丧。“人生如赛场,有顺境也有逆境,重要的是保持专注和努力的过程。”我相信体育终将成为他们砥砺心性、培养强大抗压能力的磨刀石。

二、改革创新:让传统的课堂焕发现代活力

面对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当代大学生,传统的技术教学课程模式早已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唯有持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让体育课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2019年秋季学期由院领导牵头,我作为执行负责老师共建的一门以篮球竞赛为主导的课程“篮球联盟联赛”孕育而生。

——课堂形式与内容创新:由教师主导过渡到学生主导,从“技术教学”到“战术与多能力的培养”。该课程是以篮球比赛的形式进行实战情景教学,通过选拔的形式将具有一定篮球水平的学生从传统体育课中分离出来参与篮球联赛,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课程还提供了的多元化的角色历练,学生可以从联赛的策划编排、赛事运营、队伍训练比赛、裁判员执裁能力等多方面去感受篮球联赛的魅力。这门课就变成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评价体系创新:从“单一技术考核”到“多维综合能力评价”。这是一门多元的竞赛类课程,为满足学生的差异化的选择,考核与评价体系也将更加的多元化;学生中有球员、裁判员、工作人员、领队以及教练员等角色,因此课程也设计了五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学生根据选择可兼任多角色任务,最后依据联赛实践的表现、比赛结果、裁判员执裁水平、工作状态等方面综合评定。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全面、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成长与收获,引导他们注重全面发展。

三、用爱感化、言传身教:做学生成长的同行者

没有爱,所有的教学技巧与方法都将失去温度。我常对学生们说“通过体育去传递大爱,唯有热爱才能全力以赴。”

——用爱感知个体差异,用心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人身体素质出众但性格急躁,有人技术细腻却缺乏自信。我会在课堂教学中考虑性格互补,在指导时采用不同的语气和方式。对于受挫折易气馁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耐心的单独辅导,远胜于千百句批评。我努力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篮球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价值。

——言传身教,做学生的一面镜子。我要求学生在训练课中全力以赴,自己首先要做到精神饱满、认真投入地对待每堂课。为做好一面言传身教的镜子,我在近几年不断参加全国、省级以及校级的教学竞赛,希望通过竞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反哺我的课堂。在备战长达9个月的国赛时光里,为达最佳状态,减重22斤,打磨课程教案与设计,反复拍摄视频,每日坚持技术练习及体能恢复,最终荣获了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技能展示大赛一等奖。这一切的努力与付出其实也是源于我内心来自对学生们的爱,我坚信当学生看到老师为目标全力以赴的样子就是他们最好的镜子,让我的学生也能朝着他们的梦想奋力前行。

——超越课堂,做学生的人生导师。除了体育,学生们常会找我聊未来的规划、生活的困惑与烦恼。我也给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予建议和鼓励,努力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师长和朋友。参与学生的成长让我感受到了体育教师角色的升华,用大爱照亮了他们前行方向。

我希望篮球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技能,更是一种永不言弃融入骨髓的团队精神、一种对规则与对手深切的尊重,通过篮球让学生爱上运动,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用体育去照亮未来的人生道路。我将继续坚守在这片球场上,以篮球为媒,以革新为法,以仁爱为灯,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出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这将是我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最大的幸福与荣耀。

张子业,体育学院篮球专任教师/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先后获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技能展示大赛一等奖、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梦蹊-躬耕奖”二等奖